您的位置 首页 文学

郑板桥轶事

多灵,肇庆采购,凝华学园捉鬼奇谈

一、清代才子郑板桥的姻缘: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

一、清代才子郑板桥的姻缘: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桥,饶夫人马上把女儿五娘叫出来,并且把她许配给郑板桥,郑板桥后来高中进士,大小登科一道儿至,夫妇二人也恩爱一生。

二、郑板桥夫人的人各有体!

  清代郑板桥临摹诸家法帖甚勤,有一晚上,做梦也在临帖,东指西横,梦中误将指头横在夫人背上大肆临摹。

  夫人惊醒,郑板桥在睡梦中听得夫人娇声曰:人各有体!,郑板桥幡然醒悟,尽毁所有法帖,自己另创一体。

三、郑板桥嫁女儿

  板桥嫁女儿,嫁得别创一格,嫁得爽快利落;不比时下婚姻,讨价还价,有辱婚姻的神圣。板桥有女,颇传父学。当女儿大到可以嫁人的时候,板桥说:吾携汝至一好去处。板桥把女儿带到一位书画至友的家中后说:此汝室也,好为之,行且琴鸣瑟应矣。一句话交待清楚,转身自去,而嫁女大典,也就此告成了。

四、郑板桥的小处不可随便

  郑板桥的字很值钱,书童经常把他草稿偷出去,裱褙后卖钱。有一回郑板桥故意写了不可随处小便的字,他想这回不会被拿去卖钱。过几天,郑板桥在一家书画店里看到他的这幅字,但内容已被改为小处不可随便。

五、入骨的温情

  论及板桥的为人处世之道,以率真二字似可概之。他深知恕道,非常练达人情,从一些生活的细节上,都能表现出十足的人情味,为诗为文,字里行间也莫不流露出至情至性,他堪称是中国读书人的典型。他感念乳母之恩,后母之爱,叔侄亲情,朋友道义,以及自己的困顿,写了一首七歌,随口白话,不见藻饰,而一字一泪,感人至深。怀念儿时的游伴(一位邻居乖巧的小姑娘王一姐),他题了一阕贺新郎的词相赠,淡淡的几笔素描,小儿女的憨神态,即跃然纸上,留下一股甜蜜的回味。

  他虽已富贵了,仍不忘贫贱的故旧,多所存问,体贴入微,这在他的家书上更很生动的表达。如何接待贫寒的求告者:先请其吃碗热粥,然后再问其来意;如何体恤童仆:想想人家的孩子,亦正如自己的孩子;甚至为了保全一座无主的孤坟,而甘愿买下一块没人肯要的荒地,以备自己他日归土,好与地下作伴,这种泽及枯骨的想法,正是仁心的高度发挥。不管他的什么想法,总能表现出他的率真,在惯见虚伪取税的社会中,率真可算是很难得的。

六、耿介的操守

  专制时代的衙门,具有十足的可怖性,纯良的百姓是不敢轻易进入的。身为县太爷,高高在上,为了养威,也不会轻易外出,出必鸣锣喝道,以示尊不可犯。功名与利禄相密合,就不会再想到民间的疾苦。所谓灭门县令,能少作点恶,已属难得,遇有灾难,掩饰之不遑,浸吞赈款之不遑,更难顾及其他。而板桥一反官场的积习,布衣草鞋,深入民间,以了解疾苦;并毫无矫情,一本其真,将所见所闻的民间悲惨事,一一表达诗篇中,以作刺骨的讽喻。他在逃荒行中写卖妻卖儿的悲痛,还家行中写一妇与前后两夫及子有间难割难舍的幽情,读来都会令人酸鼻。这些血泪文字,为痛苦无告的小民倾吐心声,是不合为官之道的,亦属练达宦情者的大忌。

  他对县民的关切,虽已尽心竭力,仍感惶恐未足。在他写范县的诗中有两句:县门一尺情犹隔,况是君门隔紫宸。可以体会得也。以小小县衙的一道浅的门墙,对民情尚有隔膜,何况那皇帝老倌只高坐在重门深禁的金銮殿上,还能知道些什么?在君权至上的时代,这种感慨很易受到曲解,甚至惹出祸端。幸而他仅仅是个小小的七品官耳,若像苏东坡那样的树大招风,遭到小人的罗织,定个轻蔑朝廷的罪名,抄家问斩,都属意中之事,实在大意不得的。

七、板桥巧断赖婚案

  他在地方任知县时,颇为当地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例如他任潍县的知县时,岁逢饥荒,于是大兴工赈,令豪门大户煮粥救饥,全活者甚多。传闻郑板桥于潍县担任县令时,受理一桩赖婚案,穷秀才告其岳父不守诺言,无端赖婚。

  板桥事先已知穷秀才的岳父是一位大地主,他令穷秀才暂留衙内,派人传唤地主与他的女儿到堂上。于是,板桥问道:你为什么要赖婚?财主答:因穷秀才养活不了我的女儿,他们不宜生活在一起。板桥说:原来如此,看来你的女儿确实不应该嫁给一位穷秀才。不过,你也得为你的女婿想想。这样吧!你出一千两黄金,我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保证你满意。

  财主听说郑板桥要帮他解除女儿与穷秀才的婚约,颇为高兴。他按时如数付现。板桥说:你的女儿迟早总是要嫁人的,倒不如我给你找个乘龙快婿,这一千两黄金就算是嫁妆之资,你意下如何?财主听了之后,眉开眼笑,连连点头哈腰说:当然好!当然好!

  在说话之间,板桥已令人把穷秀才传了出来,当即命他与财主女儿拜堂成亲,随后双方携金而去。财主瞠目结舌,不知所措,最后哭笑不得,退堂而归。

八、板桥妙笔战盐商

  有一天,某盐商将一个私自贩盐的小贩扭送到县衙门,要县令板桥处以重罚。板桥一见那个小贩,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知他为生活所逼,不得不如此。于是,顿生怜悯之心,他想戏弄一下这个盐商。就对盐商说:这个小贩应当加重处罚,我准备给他戴上枷锁,立街示众,好不好?盐商笑眯眯地说:好!好!

  板桥当即命衙役抱来一些芦席,用细木片做托,认真扎好,中间挖一个大圆孔。他又画了许多竹子和兰花,题了字,贴在芦枷上。然后让小贩套在脖子上,站在盐商的门口示众。因板桥向以诗、书、画号称三绝,画的竹子和兰花,尤其名播四海。许多人都想目睹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宝。所以当小贩戴着芦枷往盐商门前一站,立即招引很多人围观,整个县城都为之哄动了,盐商的门堵得水泄不通,生意一点也做不成。盐商只好到县衙内哀求板桥放了那个小贩。

九、竹影墙

  他才学极高,其画更是出名,许多人求其画而不可得。据说郑板桥的画非常传神,能够使画中之物成真。话说郑板桥有一个朋友,家里新砌了一道墙,他一直请求郑板桥给在墙壁上画个画,无奈郑板桥总是忙着没时间。

有一次,这朋友请郑板桥还有一些朋友到家里喝酒。酒席喝到一半,主人当着大家的面,非请郑板桥在墙壁上画一画不可。郑板桥见推不掉,就说:行,你磨墨吧! 主人连忙让儿子拿来一砚墨来,郑板桥一看,说道:不行,太少了,至上要磨半小盆的墨。大家一听,那么多的墨,难不成要将整壁墙都涂黑?主人心疑之际,仍赶紧让儿子端来半小盆的墨。这时郑板桥已经是醉得摇摇晃晃了,他走到墙壁前面,用手往盆子里一沾,就往墙上抹起来,抹了几把,又把整个盆子端起来,将里头的墨汁整个都泼到墙壁上,弄得黑鸦鸦一片。这主人心里可不痛快了,他原来只想让郑板桥画在墙上,一是风光,二是好看。谁知黑鸦鸦一片不知在画何物?又不好涂掉,只好留下,自己生闷气。有一天刚下一场大雨,天上不住地打雷,加上闪电,好不惊人,谁知雨过天晴,这道墙壁前面竟然死了上百只的麻雀。

过了一些时日,来了一个老头,来到这主人家门口,就对着这道墙壁仔细地看。这主人看见了,一时好奇,就问:您在看啥? 这画,一定是名人画的吧? 主人心中还有气,说道:那是什么名人,只是一个朋友用手抹的。 老头儿问:这画成了之后,可出过什么奇怪之事?主人答:奇事倒是有一件,有天下大雨,又打雷又闪电,之后就在墙前面发现死了上百只的麻雀。 老头点头说道:这画,真是太好了!一般人看不出他画的是竹林,只有打雷下雨的时候,闪电一照,才看出是竹林,麻雀将它当成真的竹林,飞来避雨,所以就撞在墙上死了。

十、身世穷困

  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罢。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又闻: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郑板桥吃鱼的故事

郑板桥轶事

头条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生于清康熙32年(1693),卒于乾隆30年(1765)享年73岁。 他是康熙秀才, (康熙五十五年24岁中秀才),雍正举人(雍正十年40岁中举),乾隆进士(乾隆元年44岁才进士及第)。他50岁时做了范县知县,54岁改任潍县知县。在他61岁的时候,为赈灾济民而忤逆大吏被罢官回家。

 郑板桥三岁丧母,父郑立庵,号梦阳,乃一介寒儒,忙于教馆,动荡生涯,无持家能力。老祖母年迈,也无暇顾及幼年的板桥。幸亏有老祖母的侍婢费氏成为小板桥的乳母。

  由于过早的丧母,辛酸的童年,艰苦的逆境,促成了郑板桥少年起就能独立生活,勤奋好学。孕育了他的艺术,成就了板桥的事业。郑板桥在毛家桥读书和教书期间,常在竹林下作画、做诗、会友、观竹。用竹的清雅、坚韧、向上、不屈,鞭策激励自己。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青少年时代在仪征(真州)东郊新集镇之毛家桥(今为毛桥村)读书,并设塾教书,和毛家桥结下不解情缘,留下许多佳话。

  龙河的东岸边有个毛家桥村。村里的农民喝龙河的水长大。用龙河的水灌溉农田,在龙河里游泳,接受龙的洗礼。郑板桥年轻时在毛家桥设塾教书,人称郑先生。郑先生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来毛桥传教龙的文化。他为人直爽,学识渊博,生活俭朴,性格诙谐,深受乡亲们的欢迎。那时的师塾先生是由学生家长轮流管饭。毛家桥村里的老百姓民风淳朴,待客诚心实意。多数学生家庭生活贫苦,拿不出象样的饭菜款待先生。穷学生的家长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就是几块豆腐,几只鸡蛋,加上田园里时新蔬菜。学生家长尽了心意,郑先生觉得随意,也不客气,吃的有滋有味,非常满意。

村东北有家姓景的地主,家有良田数十亩,青堂瓦舍三合大院,家中人口倒不多,恶狗却养了几条。前后三庄的人都称他为景老财。景老财是个天生的吝啬鬼,能在鸡蛋里面找骨头,鹌鹑嗉中寻豌豆,鹭鸶腿上刮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

  他的儿子景小宝也在郑先生那里读书。

  这一日轮到景老财家管饭。景老财也着实想巴结郑先生,希望这位有名气,有学问的郑先生对景小宝另眼相看,特别关照,多下一点功夫,为他景家培养造就一个高材生,将来光宗耀祖。但他又是天生的吝啬鬼。在他家吃饭,可谓是不吃又恼他,要吃是吃他的命。

  这次他为款待郑板桥,特地关照厨房安排了一条小鱼,两块豆腐,三只鸡蛋,四棵青菜。

  景老财家招待客人吃饭,上鱼可有规矩,招待一般的客人时,厨师捧着鱼盘子绕桌一圈,口里喊着鱼来喽,鱼来!

  景老财接着喊: 嗬,余啦、余啦!

  厨师就将鱼端到另一桌上再演习一遍。这鱼也就真的余了下来被端进厨房。招待比较重要的客人,鱼要摆上桌,但不能一顿吃完,最多只能吃一半,美其名曰君子不吃翻身鱼。

  景老财为了儿子能出人头地,今天把郑板桥当着重要客人招待,有头有尾的一条鱼摆上了桌,还有一盘炒鸡蛋,一碗青菜,一碗豆腐,景老财亲自陪郑板桥。郑板桥虽然爱吃鱼。但还是懂景老财的为人和景家规矩的,只吃了半边鱼身和半只鱼头,炒鸡蛋也只吃了盘子的一角。

到了吃晚饭时,景老财让厨师把中午吃剩下的鱼翻了个身,在盘子中放好。重新打了一只鸡蛋炒好、补在中午吃过的所缺的一角处,在青菜和豆腐里分别加入半碗水。这样,一盘鱼、一盘炒鸡蛋、一碗青菜和豆腐又端上了桌。

  景老财陪郑先生喝酒,边喝酒边劝请郑先生吃菜,并再三拜托先生要多指点他那宝贝儿子。

  郑板桥拿起筷子,喝了一口酒,用筷子指着鱼,对景老财说: 哎哟,贵公子是非常聪明,一点就通。

  景老财脸上红了一阵又说:请郑先生对我家小宝多费些心,去年给先生的塾资少了些,今年要多补一些给先生。

  郑板桥听了哈哈一笑,用筷子把炒鸡蛋盘子里新补的鸡蛋拈到桌子边上说: 哎哟,承情,承情,过去的就不必补了。

  景老财还假作谦虚地说: 嗯,一定要补,一定要补!郑板桥用筷子把鱼头拈开,对景老财说: 哎哟,不能再补啦,再补要把令郎的脑子补坏喽!

  说完放下碗筷,一声告辞,回学馆而去。把个景老财怵在那里,像被驴子踢肿了嘴,半天开不得口。

郑板桥的诗、书、画,世称三绝。板桥作画有三好,好画竹、好画兰、好画石。日常生活中板桥有三爱,爱竹、爱水、爱农家田园。正因为板桥先生有三爱才和毛家桥有不解情缘。

  板桥评竹曰: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在题画中云: 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移之松,千秋不变之人,写三物与大君子为四美也。

郑板桥平时爱竹,更爱画竹。在他的诗、画或题画中,以竹为内容的占有较大篇幅。今选录板桥先生有关竹的诗12首于下:

  1、竹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2、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3、笋竹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吩咐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4、

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爨剥春笋,

此身愿劈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5、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

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倚醉竹西亭。

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江南一片情。

  7、四竿竹

  一竿瘦、两竿够,三竿凑、四竿救。

  8、篱竹

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已。

  9、出纸一竹

画工何事好离奇,一干掀天去不知。

若使循循墙下立,拂云擎日待何时!

  10、画竹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11、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清。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12、兰竹图

新枝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饶凤池。

●郑板桥书画作品欣赏

郑板桥吃鱼的故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加推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fangmiaomu.com/wenxue/43465/

作者: 头条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