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杂谈

《左传》——“城濮之战”

时尚起义网,加密软件免费下载,优视网

端午小长假,俺又来冒泡了~ 这是第一遍读《左传》全本,越读越震撼,随处可见的成语出处、典故来源;各种有违常理(毁三观)、民风彪悍的奇闻异事;一团乱麻一样的人物关系……简直叹为观止,…

端午小长假,俺又来冒泡了~

这是第一遍读《左传》全本,越读越震撼,随处可见的成语出处、典故来源;各种有违常理(毁三观)、民风彪悍的奇闻异事;一团乱麻一样的人物关系……简直叹为观止,又叫人欲罢不能。

今天来说说“城濮(pú)之战”,这是读选本时就被惊艳到的一段历史,晋国凭此役一举称霸中原。其实《左传》在鲁襄公以前内容并不太多(孔子出生于襄公年间),很多事件不过一笔带过,在这样惜字如金的情况下,却花费了诸多笔墨来描写一场战役,足可见这战役的特殊意义。

要介绍这场战役,必须交代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城濮,位于今天的山东鄄城西南临濮集,当时属卫国,城濮之战发生于鲁僖公28年(公元前632年),此时齐桓公已经死了11年(桓公薨于僖公17年,公元前643年),天下又陷入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但也有一些国家在摩拳擦掌觊觎霸主宝座——那就是晋国和楚国。

先说楚国,楚国当时至少已经笼络到了陈、蔡、郑、许、曹、卫等国家,说起来,城濮之战其实就是两个大国争霸,小国站队买大小赌输赢的事件,有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这些小国必须要选择站队呢?

看图说话,从地图上不难看出,上述小国刚好就夹在晋国和楚国之间,夹缝中求生存就是它们的真实状态,依附晋国会被楚国打,依附楚国会被晋国打,两国都不依附被两国一起打(就是酱紫( ·̥́ ˍ ·̀ू )),左右为难,只能见风使舵,谁的风头更劲就跟谁。

再说晋国,晋国此时的当家人正是晋文公。而之所以有城濮之战,可以读下这句话“宋以其善于晋侯也,叛楚即晋”,也就是说,宋国原先是依附于楚国的,此时却与晋文公交好,转而投向晋国,楚国眼见小弟背叛自己,自然不乐意,于是“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

诸侯围宋,宋就向晋求救(这和小孩子玩游戏是一样一样的⁄ ⁄·⁄ω⁄·⁄ ⁄),晋国经过商讨,制定出了一条战略计划:“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这和后世的“围魏救赵”不是一回事吗?就是“攻其所必救”嘛(你打我的小弟,那我也打你的小弟,你总不会见死不救吧)~

有个事有必要说下,为什么晋国选择攻打曹国和卫国呢,除了这两个国家是楚国新收服的小弟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晋文公当初流亡各国途经两国时没有受到礼遇:“过卫。卫文公不礼焉”(这句话很简单,无须注解了),“及曹,曹不和晋国对抗了,“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楚成王认为晋文公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得到国家,一个人连天都在帮他,旁人又为什么要去跟天对抗呢?

楚成王虽然有这个格局和眼光,无奈子玉(楚国令尹)却执意要战,当然事情到了这一步,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但由于成王的关系,子玉只得到了不多的兵力,“王怒,少与之师”(也是战败的原因之一吧)。

战役本身当然也是相当精彩,但我一向觉得,战役背后的故事更耐人寻味。晋国经此一役而称霸中原,战后一众小国纷纷倒向晋国,但这并不是最终局势,其实纵观春秋大部分时期,基本都是晋楚之间在较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是楚国常有英主出,晋国自文公襄公后却鲜有超群的君王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加推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fangmiaomu.com/shehui/98623/

作者: 头条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