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杂谈

为什么我劝你无论如何一定要去蔡澜开的餐厅吃一次?

uucal,惊爆911,贵州兴义蛇吃人

这几天,北京的美食圈出了一件大事: 蔡澜来北京开店了! 也许你见过很多明星开的餐厅,被明星的光环所迷惑踩过很多坑。 但这次不一样,因为开店的不是别人,是蔡!澜!啊! 中文有个词叫“…

这几天,北京的美食圈出了一件大事:

蔡澜来北京开店了!

也许你见过很多明星开的餐厅,被明星的光环所迷惑踩过很多坑。

但这次不一样,因为开店的不是别人,是蔡!澜!啊!

中文有个词叫“妙人”,好听却难懂。

你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都很难找到一个标准定义。

有人认为,“妙人”可以指滑稽多智、富于生活情趣的人。

按这个标准,蔡澜就是“妙人”最好的注解。

蔡澜什么都做。

生在南洋文艺世家,十六岁入行做电影,做到五十多岁,兴尽,不再做了,跑去写专栏、谈美食、教做菜。

▲蔡澜少时全家福,后排最高就是他

英国有个影评人汤尼·雷恩,跟蔡澜关系老铁了。

90年代雷恩来香港,听导演许鞍华聊起蔡澜近况,听完大惊:“什么?他拿着锅铲当厨子?”

© 综艺节目《我们的师父》

过些年,香港开办国际影展,雷恩又来,又向许导打听蔡澜,结果又吓一跳:“什么?他拿着旗子当导游?”

▲带队吃草莓去啦

© 携程旅行网

雷恩还是晚了一步,此时的蔡澜,已经去做餐厅监制了,脑补着雷恩下一次的惊吓:

“什么?他穿着黑制服在餐厅当captain?”

天天这样吓朋友,也只有蔡澜做得出。

开餐厅时,人家当他是老板;做节目时,人家以为他是明星;卖茶叶时,人家觉得他是商人,外加剧本散文、书画篆刻,无一不会。

就像他故友古龙笔下的郭大路:“有人甚至认为他除了生孩子外,什么都会。”

一般人想跨行跨界,总要想想能不能、敢不敢,在蔡澜这儿,似乎只有做不做。

朋友们都一头雾水,问蔡澜:哪一个才是你的身份?蔡澜答:我只想做一个人。

世间飞禽走兽,唯人类有智识,可以去创造、改善一种生活。

既然天生我材,不发挥一下物种特长,让人生变得好玩,实在对不起这条命。

© 苏美璐 绘

蔡澜什么都吃。

他说,天上的除了飞机,地上的除了板凳,自己基本都吃。

▲专心啃螃蟹ing

© 携程旅行网

蔡澜品得出人均千元的厉家菜、天香楼,也吃得下街边腊味饭、小店肉骨茶。

他认为,食物不分贫富,都应该学会赏鉴;没吃过的东西,也最好尝一尝。

他提到一个美国食评家的例子:此公立志做食评,却苦于不吃韩国泡菜、不吃咸鱼。为了职业素养,他强迫自己吃了半年泡菜咸鱼,硬生生吃习惯了,大功告成。

蔡澜从不强迫自己,因为他的天赋之一,就是见啥都想吃。

▲吃吃吃吃吃

最绝的一次,是他在广州街头遇到一个摊位,将狗的所有部位煮熟风干,摆开来卖。

看到一堆肉前写着“狗肺”,蔡澜心意一动:年轻时风流,老被女人骂“狼心狗肺”,今天见到真狗肺了,不尝尝怎么行?

买了一片入口,也不怎么好吃,但被骂“狗肺”且真吃过狗肺者,地球上也没有几人吧?

夫人张琼文都开玩笑:要毒死你太容易了,只要告诉你这种东西你没吃过,试试看。

可之后,没听说蔡澜再吃过狗肺——因为确实味道平平。

他也有不吃的东西。

薯片不吃、魔芋不吃、西兰花不吃,因为本身没味道。

他年轻时,想尝尝蛇肉,被洪金宝带去大啖一顿,吃完就没了兴趣——蛇肉口感跟鸡差不多,为什么不直接吃鸡?味道寡淡无个性,尝过一次,就不必再吃。

行销全球的连锁快餐,能不吃尽量不吃。

他的意思,不是让人抵制麦当劳,而是心中有把尺子:工业制成的快餐,只能充饥,其格调与乐趣,终究比不上匠人的烹饪艺术。

要吃,就吃有意思的,会吃,就要懂得食物的来处与去处。

所以他还说,不要怕为吃花钱。

有钱,就吃顿最好的饭,其收获不只口腹之欲,也不必用金钱衡量——吃过人间至味,你得到的是味蕾的经验,和眼界的开阔。

因此,蔡澜唯一自诩的头衔是“馋人”:

馋吃,也馋知识。趁有生之年,多吃多读。

人生无法化解的恐惧,有失去自由的焦虑,也有生死无常的担忧。

寿命这东西,谁也说不准,人活着就有种种牵绊,不可能绝对自由。

既然解决不了,那就不去管它,专心在吃喝玩乐里获得新知,吃得越多,懂得越多,知识见闻越广阔,也就越自由。

至少,吹起牛来比别人自由:我吃过世上最好的东西,你呢?

© 蔡澜微博

这种人生观,贯注在蔡澜每一篇文章里,久而久之,影响一代又一代。

因此近十年里,中国人一提“美食家”,先想到的都是蔡澜;小馋猫饱弟也暗暗立志,长大了要做这样的人,不怕尝试新事物,也不怕追求极致。

饱弟身边的朋友,见到蔡澜的书,出一本买一本,或去蔡澜爱吃的店,见一家吃一家。

一听北京新店开业,饱弟等不及通知朋友,立刻抄起一只同事,飞奔过去。

这家“蔡澜港式点心专门店”此前已在广州、深圳开设了五家门店,北上第一家就开在北京。

一听是老先生亲自创立、研发品尝,饱弟立马飞奔过去——读作家,要读自选集,吃东西,自然也得吃美食家的自制。

进店,坐定,等上菜,第一个端上来的,是“古法马拉糕”,店员介绍这是招牌菜。

马拉糕就马拉糕,广东茶楼家家都有,这么多菜色,凭啥它是招牌?

筷头刚一碰到,这块糕微微颤动,想必是发酵足了,弹性极强。

夹起来一咬,香甜自不必说,口感却极特殊——糕内气孔密且小,横竖层叠,饱含面糖香气,本就是马拉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舌尖几乎感受不到气孔的存在,但蓬松的空气感,切切实实,细密如斯。

这是真功夫,失敬失敬。赶紧尝下一道,不趁热吃,岂不是慢待了高手。

饱弟把筷子伸向了酥皮山楂叉烧包,这是今天亟待解答的一个谜。

叉烧包与山楂,一南一北,几百年隔山隔海,怎么融到一起,还真没吃过。

咬开菠萝包一般的酥皮,露出红亮的内馅,先有一丝山楂香——这是前奏,不是正题,再吃。

吃到叉烧粒,颗颗裹满山楂汁,与叉烧肉的炙香相辅相成。一问店员才知,山楂包进去之前,已熬煮三小时,褪尽酸气。

山楂煮到烂熟,酸香里的火热甘甜,本与猪肉相通,拿来配甜咸的叉烧肉,自然可口。

接下来争分夺秒,赶紧吃芙蓉蛋白春卷——广东春卷里,用上了北方赛螃蟹、芙蓉鸡片里的蛋白,一旦放冷了,口感就变。

筷子一夹,酥皮夹破了也不管,先来一口。

蛋白滑嫩,但其味淡,鲜香不易被人尝出,所以馅里裹了一只大虾仁提鲜。赛螃蟹凤眼饺也同理,蛋白配虾,外加小颗鱼子,丰富味道层次。

香草脆鲜奶黑松露鲜菌饺,都是足料足量,前者布满马达加斯加香草籽,吃来甜香浓郁。

后者用菠菜汁和面做皮,包上意大利黑松露酱和各式菌菇。胡萝卜丁和日本青瓜丁,蒸出来依然爽脆,分三口吃完一个,菜蔬清香层层叠叠;三个吃尽,胃内浊气尽除了。

正吃到此时,主厨张日诚先生经过,我们忙缠着张大厨问这问那。

问起食物,张大厨说,店内菜品的味道,有一点原则必须遵循——一定要有层次。

任何一道菜,都要吃出多种不同,以食材的搭配造就递进感,让观众得到味觉的满足。但创新搭配的基础,依然是古法正宗。

我们又问张大厨,身边的年轻人现在还爱吃港式点心吗?

张大厨笑笑,聊起自己小时候,也不爱上茶楼。

老人家喝早茶,慢悠悠上去,点一桌子,吃完喝完,还要聊天,一聊就聊很久。小孩子天性好动,又不能先走,“那时候也没有手机,只好呆坐着。”

做了三十多年点心到今天,也想为年轻人做一做点心。

所以点心店的构想,一是食材口味上创新,在传统基础上尝试更多搭配;二是环境座椅设计,仿照港式茶餐厅,让不惯茶楼文化的年轻人,也能在茶楼之外吃到好点心。

听张大厨聊完,我们开始留意现场环境。

饱弟今天的愿望落空了——因为蔡澜先生没来。

好在整家店里,老爷子无处不在:墙上是他的画像,对面是他的题字,桌上的小摆件,都是漫画版的蔡澜。

▲坐在汉堡边上的老爷子

值得一提的是,从汉堡上的竹签,到墙上的招贴画,老有四个字:“想点就点”

▲深圳店高悬“想点就点”

老爷子没来,我们不好问,只能自己琢磨。想了半天,会心一笑——

一是说想点啥点啥,不必拘束。

二是说想吃点心,就来这儿点。

三是广东话里,“想点就点”意思是“想怎样就怎样”,人生在世,随心所欲咯!

自在的人,开家自在的店,为的也是让人自在,去吃想吃的、没吃过的东西。

虽说是自在,但在这儿吃饭,有一项规则,尽量不要违背:

趁!热!吃!

参考文献:

1.蔡澜散文:《Captain》《做人》《什么东西都吃的人》《个性肉》《吃蛇》《饲料》《馋人》

2.蔡澜、许知远,《许知远对话蔡澜》,《十三邀》第一季第八期,2016年12月26日

本文头图来自苏美璐女士画作

你最喜欢蔡澜哪一点?

来评论里聊一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加推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fangmiaomu.com/shehui/98234/

作者: 头条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