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杂谈

【人参】

中铁二局,红五图库26226,高敏俊

人参 (圆参、黄参、棒槌、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人葠)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主产于我国吉林、辽宁、黑龙江,以及朝鲜半岛、前苏联东西伯利亚等地。栽培者为“圆参…

人参

(圆参、黄参、棒槌、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人葠)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主产于我国吉林、辽宁、黑龙江,以及朝鲜半岛、前苏联东西伯利亚等地。栽培者为“圆参”,野生者为“山参”。原植物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下,喜寒冷、湿润气候,忌强光直射,抗寒力强,对土壤要求一般,以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的砂质壤土、腐殖质壤土最宜生长。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心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临床用名有生晒参、红参、糖参、边条参、白参须、红参须、生晒山参。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吴普》曰:人参一名土精,一名神草,一名黄参,一名血参,一名人微,一名玉精,神农甘小寒,桐君雷公苦,岐伯黄帝甘无毒,扁鹊有毒,生邯郸,三月生叶,小兑,核黑,茎有毛,三月九月采根,根有头足手面目如人(《御览》)。

《名医》曰: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血参,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党及辽东,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暴干,无令见风。

案《说文》云:参,人参,药草,出上党;《广雅》云:地精,人参也;《范子计然》云:人参出上党,状类人者善。刘敬叔异苑云:人参一名土精,生上党者佳,人形皆具,能作儿啼。

《名医别录》:微温,无毒。主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药性论》:主五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又云马蔺为之使,消胸中痰,主肺萎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日华子本草》:杀金石药毒,调中治气,消食开胃。食之无忌。

《开宝本草》:味甘,微温,无毒。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本草衍义》:今之用者,皆河北榷场博易到,尽是高丽所出,率虚软味薄,不若潞州上党者味厚体实,用之有据。土人得一窠,则置于版上,以色丝缠系,根颇纤长,不与榷场者相类。根下垂有及一尺余者,或十歧者。其价与银等,稍为难得。

《药类法象》:治脾肺阳气不足,及能补肺,气促、短气、少气。补而缓中,泻脾肺胃中火邪,善治短气。非升麻为引用,不能补上升之气。升麻一分,人参三分,可为相得也。若补下焦元气,泻肾中火邪,茯苓为之使。

《汤液本草》:气温,味甘。甘而微苦,微寒,气味俱轻,阳也。阳中微阴,无毒。

《象》云∶治脾肺阳气不足,及能补肺。气促,短气、少气。补而缓中,泻脾肺胃中火邪,善治短气。非升麻为引用,不能补上升之气,升麻一分、人参三分,为相得也。若补下焦元气,泻肾中火邪,茯苓为之使。

《心》云∶补气不足而泻肺火,甘温而补阳利气。脉不足者,是亡血也,人参补之。益脾,与干姜同用,补气,里虚则腹痛,此药补之,是补不足也。

《珍》云∶补胃,喘嗽勿用,短气用之。

《本草》云∶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液》云∶味既甘温,调中益气,即补肺之阳、泻肺之阴也。若便言补肺,而不论阴阳寒热何气不足,则误矣。若肺受寒邪,宜此补之;肺受火邪,不宜用也。肺为天之地,即手太阴也,为清肃之脏,贵凉而不贵热,其象可知。若伤热则宜沙参。沙参味苦、甘微寒,无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

安五脏,补中。人参补五脏之阳也,沙参苦,微寒,补五脏之阴也。安得不异。

易老云∶用沙参代人参,取其味甘可也。

葛洪云∶沙参,主卒得诸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如绞,自汗出,欲死。细末。酒调服方寸匕,立瘥。

《日华子》云∶治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

海藏云∶今易老取沙参代人参,取其甘也。若微苦则补阴,甘者则补阳,虽云补五脏 ,亦须各用本脏药相佐使,随所引而相辅一脏也,不可不知。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人参之甘,以缓脾气。

洁古云:人参治脾肺阳气不足,及肺气喘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脾肺胃中火邪。善治短气少气,非升麻为引用,不能补上升之气。升麻一分,人参三分,可为相得。若补下焦元气,泻肾中火邪,茯苓为之使,甘草梢子生用为君,去茎中病,或加苦楝,酒煮玄胡索为主,尤佳。《主治秘诀》云:性温,味甘。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其用有三:补元气,止渴,生津液也。肺虚者用之,又能补胃。治喘嗽则勿用,短气则用之。

《本草衍义补遗》:入手太阴而能补阴火。与黎芦相反,若服一两参入芦一钱,其一两参虚费矣,戒之!

《本草蒙筌》:味甘,气温、微寒。气味俱轻,升也,阳也,阳中微阴。无毒。东北境域有,阴湿山 谷生。(详载下文。)《高丽(国名)志》赞云∶三桠五叶,(初生小者,一桠五叶,年久渐生 三桠叶,并生于桠之端也。)背阳向阴;欲来求我,(音假)树相寻。(其树类梧桐,大叶 蔽日阴浓,故多生树底。)种类略殊,形色弗一。

紫团参紫大稍扁,出潞州紫团山;(属 山西。)

白条参(俗呼 羊角参。)白坚且圆,出边外百济国。(今臣属高丽。)

黄参生辽东(边戌地名。)上党,(古郡名,在冀州西南。)黄润有须梢纤长。

高丽参(俗呼鞑参。)近紫体虚,新罗(国名)参亚黄味薄。并堪生治,须别粗良。

独黄参功效易臻,人衔走气息自若。(《唐本注》云∶凡试上党参,令一人衔之,一人不衔,同走二里许,不衔者必喘,衔者 气息自若。此为异也。)肖人形神具,(如人形双手足者,神力具全,最为难得,而人参之名,亦因相类着也。)类鸡腿力洪。(雷公云∶凡使大块,类鸡腿者良。)轻匏取春间,因汁升萌芽抽梗∶(春参无力,虽一两,不如秋参一钱。)重实采秋后,得汁降结晕成胶。布金井玉阑,入方剂极品。和细辛留久不蛀,(每参一斤和细辛一两,封固磁罐中,永不蛀坏。)去芦梗咀薄才煎。反藜芦,人宜少投。(丹溪云∶肥白气虚,苍黑气实,然考医案中证虚色苍黑者,亦每多用。此云其常,犹当应其变也。)健脉理中,生津止渴。开心益志,明目轻身。却惊悸,除梦邪,消胸胁逆满;养精神,安魂魄,苏心腹鼓疼。肠胃积冷温平,霍乱吐泻止息。定喘嗽,通畅血脉,泻阴火。(阴虚生内热尔。一说∶阳气下陷阴分,而生热也。丹溪言∶补阴火者,非补助火邪。正谓虚火可补,火反治,补中有泻意也。今恐读者不能解悟,认假为真,故直书,与下文相实,使毋惑云。)

滋补元阳。洁古云∶补上焦元气,而泻脾、肺、胃中火邪,升麻为引;补下焦元气,而泻肾中火邪,茯苓为使。东垣曰∶人参、黄耆、甘草三味,退虚火圣药也。丹溪治外感挟内伤证,但气虚热甚者,必与黄耆同用,托住正气。仍恐性缓,不能速达,少加附子,资其健悍之性,以助成功。是知火与元阳,势不两立。一胜一负,辄用匡扶。经曰∶邪所凑,正必虚是尔。芦发吐痰沫善驱,味总甘和缓不峻。虚羸(音雷)老弱,膈壅煎宜。《衍义》亦云∶难服可代。

(谟)按∶《集要》注曰∶肺受寒邪,短气少气,虚喘宜用。肺受火邪,喘嗽及阴虚火动劳嗽手太阴而能补火,故肺受火邪者忌之。王氏此言,乃述海藏肺寒用人参,肺热用沙参。及后 好事者,假名东垣,辑成括曰∶肺寒则可服,肺热还伤肺。(东垣既遗辙,亦引寒热。对云∶安知寒热之中,犹有虚实之别也。肺中实热,忌之固宜。肺中虚热,用之何害!况丹溪云∶虚火可补,参曰∶龙火反治。夫龙火者,乃空中龙雷之火,即虚火也。在人身,虽指下焦相火为云,然而上下同法。肺中虚火,亦相侔焉。此火非水可扑,每当浓阴骤雨之时,火焰愈炽,或击碎木石,或烧毁房屋,燔灼酷烈之势,诚不可抗。太阳一照,火自消弥。可见人身虚火,无问上中下三焦之殊。但证有见于外,必非寒凉助水之药可制,务资此甘温补阳之剂补足元阳,则火自退尔。补中兼泻,泻中有补,正经所谓甘温能除大热是也。矧斯议者 ,匪特丹溪独知,如前洁古、东垣俱谓能泻火者,亦因洞烛此理,辄言之真切,用之的确如山石而不移焉。王氏弗知参能泻火之邪,反畏补火为忌。惟引寒热,不辩实虚,妄着示人,深可哂也。大抵人参补虚,虚寒可补,虚热亦可补;气虚宜用,血虚亦宜用。虽阴虚火动、劳嗽吐血、病久元气虚甚者,但恐不能抵当其补,非谓不可补尔。苟以王氏之言为拘,则前王氏生者,亦何屡用而不忌乎?如张仲景治亡血脉虚,非不知火动也,用此而补,谓气虚血弱,补气则血自生,阴生于阳,甘能生血故也。葛可久治痨瘵大吐血后,亦非不知由火载血上也。用此一味煎调,而名命曰独参汤。盖以血脱,须先益其气尔。丹溪治劳嗽火盛之邪,制琼玉膏,以之为君;或此单熬,亦曰人参膏类。服后肺火反除、嗽病渐愈者,又非虚火可补、龙火反治之验欤!抑不特此而已,古方书云∶诸痛不宜服参耆,此亦指暴病气实者而言,若何尝拘于此耶!东垣治中汤同干姜用,治腹痛吐逆者,亦谓里虚则痛,补不足也。是以医家临病用药,贵在察证虚实为先,当减当加,自合矩度。匪但病者不惧夭枉之殃,而在己亦得以免杀人不用刀之咎矣。

《本草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阂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药鉴》:气温味甘,气味俱轻,阳也。亦有微阴,故温中微寒,甘中微苦,入手太阴而能泻心火也,还须配茯神佐枣仁为良。治脾肺,壮元阳,补而缓中,气短、气促、气少者俱用,更泻脾肺胃中火邪。气不足而亡血者,须参补之。里虚而腹痛者,亦参补之。且通经活血,乃气中之血药也,生脉散中用之,正以经通血活,则脉生矣。古人用之于解散药及发表药者,取其通经走表也。又曰:肺寒方可服者,何也?盖肺惟寒则脉濡滞而行迟,假参之力而通经活血,则元气遂生发矣。肺热又伤肺者,何也?盖肺惟热则气血激行,再加通迅,则助激速,而肺气遂耗散矣。与蜜炙黄芪同用,则助其补表。与土炒白术同用,则助其补中。用升麻为使,而佐以柴胡,则能引之上升而补上。用熟地为使,而佐以白茯,则能引之补脾胃,及肾中之虚寒。多用麦冬,大能止渴生津。加以山楂,极会去滞消积。手经有疾,桂枝为使。足经有疾,附子为使。大哉参之功乎!其补中益气之要药乎!其和中温元之圣德乎!气药用之以补气固矣,然血药用之,亦能补血者,何也?盖血附气而行,气行则血行,此其理也,苟不少加参以引导之,则血且滞矣,虽有诸补血之药,竟何用哉?况血,阴也,气,阳也。独阴不成,必借阳气一嘘,而后阴赖之以受成。此阳昌阴和之妙用,顾学者自悟何如耳。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旨哉斯言也。痘家灰白虚寒之症,酌宜重用,若红紫实热者,乃肺热痰盛,不可轻犯。反藜芦,畏灵脂。

《本草经疏》:人参得土中清阳之气,禀春升少阳之令而生。故味甘微寒而无毒,气味均齐,不厚不薄,升多于降。洁古谓其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中之阳也。又曰阳中微阴,盖亦指其生长真元之气而言欤。神农微寒,《别录》微温,二义相蒙,世鲜解者,盖微寒者,春之寒也;微温者,亦春之温也。神农直指所禀,故曰微寒。《别录》兼言功用,故又曰微温。既云微矣,寒不甚寒,则近于温,温不甚温,则近于寒,故知寒温虽别,言微则一也。以言乎天,则得其生生升发之气,以言乎地,则得其清阳至和之精。状类人形,上应瑶光,故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功魁群草,力等丸丹矣。其主治也则补五脏,盖脏虽有五,以言乎生气之流通则一也,益真气则五脏皆补矣。其曰安精神,安魂魄,止惊悸,开心益智者,以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肾藏精与志,脾藏意与智故也。心肾虚则精神不安矣,肝肺虚则魂魄不定矣。惊悸者,心脾二经之病也,心脾虚则惊悸,心脾之气强则心窍通利,能思而智益深矣。邪气之所以久留而不去者无他,真气虚则不能敌,故留连而不解也。兹得补而真元充实,则邪自不能容,譬诸君子当阳,则小人自退。清阳之气下陷,则耳目不聪明,兼之目得血能视,阳生则阴长,故明目。真气内虚,故肠胃中冷,气旺阳回则不冷矣。心腹鼓痛者,心脾虚故也,二脏得补,其痛自止,所谓按之快然者是也。故经曰:可按者虚也,不可按者实也。不可按者勿用。胸胁逆满者,气不归元也,得补则气实而归元也,脾胃俱虚则物停滞而邪客之,故霍乱吐逆也,补助脾胃之元气,则二证自除。调中者,脾治中焦,脾得补则中自调矣。消渴者,津液不足之候也,气回则津液生,津液生则渴自止矣。通血脉者,血不自行,气壮则行,故通血脉。破坚积者,真气不足则不通健行而磨物,日积月累遂成坚积,譬夫磨管纳物无力则不转,不转则停积矣。脾主消化,真阳之气回则脾强而能消,何坚积之不磨哉?令人不忘者,心主记,脾主思,心脾二脏之精气满,则能虑而不忘矣。久服轻身延年者,纯阳则充举,气积则身轻,五脏皆实,延年可知矣。斯皆敦本之论也。

简误:人参论其功能之广,俱如《本经》所说,信非虚语。第其性亦有所不宜,世之录其长者,或遗其短,摘其瑕者,并弃其瑜,是以或当用而后时,或非宜而妄设,不蒙其利,徒见其害。二者之误,其失则一,遂使良药不见信于世。粗工互胜其口说,惜哉!岂知人参本补五脏真阳之气者也。若夫虚羸瓫怯,劳役饥饱所伤,努力失血,以致阳气短乏,陷入阴分,发热倦怠,四肢无力,或中热伤暑,暑伤气,无气以动,或呕吐泄泻,霍乱转筋,胃弱不能食,脾虚不磨食,或真阳衰少,肾气乏绝,阳道不举,完谷不化,下利清水,中风失音,产后气喘,小儿慢惊,吐泻不止,痘后气虚,溃疡长肉等证,投之靡不立效。惟不利于肺家有热咳嗽,吐痰吐血,衄血齿衄,内热骨蒸,劳瘵阴虚火动之候。盖肺者,华盖之脏也,位乎上,象天属金,喜清肃而恶烦热,真气无亏则宁谧清净,以受生气之熏蒸而朝百脉。苟纵恣情欲,亏损真阴,火空则发,热起于下,炎烁乎上,则肺先受之。火乃肺之贼邪,邪气胜则实,实则肺热郁结为痰,喉痒而发嗽,血热妄行,溢出上窍。王好古所谓肺热还伤肺是已。又有痧疹初发,身虽热而斑点未形;伤寒始作,形证未定而邪热方炽,若误投之,鲜克免者。斯皆实实之害,非药可解。经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是者,医杀之耳。可不戒哉!可不慎哉!

《雷公炮制药性解》:人参,味甘,性微温,无毒,入肺经。补气活血,止渴生津。肺寒可服,肺热伤肺。去芦用。茯苓为使,恶卤咸,反藜芦。

按:参之用,脏腑均补,何功之宏也。盖人生以气为枢,而肺主气,《经》所谓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参能补气,故宜入肺,肺得其补,则治节咸宜,气行而血因以活矣。古方用以解散,亦血行风自灭之意也。至于津液藏于膀胱,实上连于肺,故有生津液之功,肺寒者气虚血滞,故曰可服;肺热者火炎气逆,血脉激行,参主上升,且能浚血,故肺受伤也。性本疏通,人多泥其作饱,不知少服则壅,多则反宣通矣。

雷公云:凡使,要肥大,块如鸡腿,并似人形者,采得阴干,去四边芦头并黑者,锉入药中,夏中少使,发心痃之患也。

《本草乘雅半偈》:(本经上品)

三桠五叶,背阳面阴,欲来求我, 树相寻。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核】曰∶人参,一名人 、人衔、人微、黄参、地精、土精、神草、海腴,皱面还丹,摇光星所散也。运斗枢云∶人君废山渎之利,则摇光不明,人参不生。生上党,及百济、高丽。多于深山,背阳向阴,及 漆树下。下有人参,则上有紫气。春生苗,四五相对,一茎直上,三桠五叶,四月作花紫色,细小如粟。秋后结子,或七八枚,如大豆,生青熟红,秋冬采根,坚实堪用,如人形者有神。出上党者,形长黄白,状似防风,坚润而甘。百济者,形细坚白,气味稍薄。高丽者,形大虚软,气味更薄,唯以体实有心,味甘微苦,多余味者最胜。收纳新器中密封,可经年不坏,频见风日则易蛀。生用 咀,熟用隔纸焙之,或醇酒润透。忌铁器、咸卤,用童便润制者谬矣。恶皂荚;反藜芦;畏五灵脂;为茯苓马蔺之使。

先人云∶ 赞天地,奠安神理,精腴在握,还丹可期,形山之秘宝,帝王之仁泽也。又云∶人参功力,安定精神魂魄意志,于仓忙纷乱之际,转危为安。定亡为存,如武有七德,一禁暴,二戢乱,三保大,四定功,五安民,六和众,七丰财。又云∶生处背阳向阴,当入五藏,以类相从也。人身卫气,日行于阳道则寤,夜入于五藏则寐。则凡病剧张惶,不能假寐者,人参入口,便得安寝,此即入藏养阴,安精神,定魂魄之外征矣。

缪仲淳先生云∶神农曰微寒;隐居曰微温;微寒则近于温;微温则近于寒;以言乎天,则得生生升发之气;以言乎地,则得清阳至和之精。

【 】曰∶参, 也。设作生训,未尽本旨。盖三才并立,方成世谛。故天资万物之始,地资万物之生,人则参天两地,禀万物之灵,人参虽质依于草,而克肖乎人,是具足三才,乃精英之气,融结所成也。色白属金,气寒喜阴,属水,花色纯紫,及生处上有紫气属火,三桠属木,味甘五叶属土,五行周备,是补五脏,而奠安神舍,则邪僻自除,窍穴明彻,济弱扶倾,运用枢纽者也。顾彼命名之义,功德作用可知。(参天两地,则人为天地枢纽,天地为人躯壳矣。无躯壳,则种性无依∶无枢纽,则世界不立。彼此交互,不相舍离,而此种性,能生诸缘。和合六尘,应现根身之相,即以根身为亲相分,器界为疏相分。有器界,便有败坏;有根身,便有疾疚。有疾疚,便有药石,而药石又分优劣醇暴。及得气味之全与偏者,人参 天两地,沦结所成,功德真无量矣。)

《本草易读》:人参

内容:忌铁。茯苓为使,畏灵脂,恶皂角、黑豆、紫石英、人尿、卤碱,反藜芦。按交泰丸参皂同用,是恶而不恶也。疗月闭参灵并剂,是畏而不畏也。

味甘,微苦,无毒。入脾胃二经。续气通脉,止渴生津。汗后肤热,痢久身凉,非此莫疗;脉微欲绝,血脱欲死,非此罔救。回阳于气几息,益气于热所伤。面赤黑,气壮肺热,脉长实滑数有力者无用;面白黄,气微肺寒,脉虚大细弱无力者,宜用也。

生上党山谷及辽东。辽东即高丽参也。二八月采,勿令见风,根如人形者良。上党即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亦可收子,于十月下种,如种菜法。秋冬采者坚实,春夏采者虚软,非地产有虚实也。辽参连皮者,黄润色如防风,去皮者,坚白如粉。伪者皆以沙参、荠 、桔梗造作乱之。体虚无心味淡者,沙参也;体虚无心者,荠也;体坚有心味苦者,桔梗也;体实有心味甘微苦者,人参也。

产后喘、经闭者,为末,煎苏木冲服。(验方第一。)

喘急欲绝,水煎服或末服。(第二。)

产后不语,同菖蒲、莲肉煎服。(第三。)

产后秘塞,同麻仁、枳壳蜜丸服。(第四。)

闻雷即昏,同当归、麦冬、五味煎膏服。(第五。)

厥逆烦躁,脉微欲绝,同胆星煎服。(第六。)

产后感寒,厥逆腹痛,脉伏,同姜、附煎。(第七。)

小儿风痫,螈 ,同蛤粉、辰砂,猪心血丸服。(第八。)

小儿惊后瞳斜,同阿胶煎服。(第九。)

小儿多困,同冬瓜仁、南星服。(第十。)

酒毒目盲,为末,苏木煎冲服。(十一。)

嗜酒生疽,同酒军为末,姜水下。(十二。)

狗咬肿痛,用桑火烧,末敷之。(十三。)

蜈咬蜂螫,嚼敷之。(十四。)

下痢噤口,同黄连、莲肉煎,细细呷之,一日尽剂。(十五。)

厥痢脉细,同附子、生姜、丁香煎服。(十六。)

牙缝出血,同赤苓、麦冬煎服。(十七。)

消渴,为末,鸡子清调服。(十八。)

吐下血涌,为末,同柏叶、芥穗、飞面,新水含服。(十九。)

吐血后困倦,同枣煎服。(二十。)

咳嗽吐血,同黄 、飞面、百合丸服,茅根汤下。(二十一。)

喘、咳嗽,血脉无力,为末,鸡子清合服,去枕仰卧。(二十二。)

痰咳,为末,同白矾以醋熬成膏,再炼蜜和收,每含豆许。(二十三。)

肺热声哑,同诃子为末噙咽。(二十四。)

心下硬,按之无,常觉胀膨,噫呃不除,同陈皮蜜丸服。(二十五。)

目珠陷塌,参、干姜、云苓、桂枝、首乌煎服。(二十六。)

归脾汤 人参 元肉 黄 白术 云苓(同二钱) 当归(一钱) 枣仁(一钱,炒) 远志(一钱) 甘草(五分) 木香(三分) 姜

水煎服。治大便下秫米水,心旁胁间痛甚者。(九死一生之候。诸方第一。)

又方∶单用元肉一味有生者,上大方可不必用。(第二。)

理中汤 人参 白术 干姜 炙草

治胸痹,心痞胸满,胁逆抢心。(第三。)

理中丸 方同上。

治霍乱吐利,头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第四。)

四逆加参汤 甘草 干姜 附子 人参

治霍乱利止脉微者。(第五。)

新加汤 桂枝 白芍 炙草 生姜 大枣 人参

治汗后身痛,脉沉迟者。(第六。)

通脉四逆汤 甘草 干姜 附子

治下利清谷,内寒外热,厥冷脉微,或利止脉不出者。(第七。)

人参白虎汤 石膏 知母 炙草 粳米 人参 治汗后心烦,口渴舌燥,欲饮水数升,脉洪汗出者。亦治消渴。又治中热汗出恶风,身热而渴者。(第八。)

小柴胡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炙草 生姜 大枣

治少阳往来寒热,胸痛胁满。(第九。)

独参汤 人参

治气虚昏厥,脉微欲绝,妇人崩产脱血,血晕。(第十。)

参附汤 人参 附子

治气血暴脱。(十一。)

生脉散 人参 五味 麦冬

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出汗。(十二。)

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草

治面白气微,四肢乏力,脉虚弱,或虚热,或饮食难化。(十三。)

四时瘟疫热毒以及风痰嗽咳,身热鼻塞,脉洪而盛。柴胡 桔梗 羌活 独活 茯苓 川芎 前胡 枳壳 人参 甘草 薄荷 治四时瘟疫一般者。加葛根兼治痢疾发热者。(十四。)

异功散 台参 白术 云苓 炙草 陈皮

治一切脾胃不和、吐泻霍乱虚损等,及小儿一切。(十五。)

人参白虎汤 又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谵语遗尿,不能转侧,引饮有汗,似风湿瘫痪者。(方见上第八。十六。)

《本草崇原》:气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一名神草,一名地精。春秋运斗枢云,瑶光星散,而为人参。生上党山谷、辽东幽冀诸州,地土最厚处,故有地精之名。相传未掘取时,其茎叶夜中隐隐有光。其年发深久者,根结成人形,头面四肢毕具,谓之孩儿参,故又有神草之名。)

人参气味甘美,甘中稍苦,故曰微寒。凡属上品,俱系无毒。独人参禀天宿之光华,钟地土之广厚,久久而成人形,三才俱备,故主补人之五脏。脏者藏也。肾藏精,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智。安精神,定魂魄,则补心肾肺肝之真气矣。夫真气充足,则内外调和,故止惊悸之内动,除邪气之外侵。明目者,五脏之精上注于目也。开心者,五脏之神皆主于心也。又曰益智者,所以补脾也,上品之药,皆可久服,兼治病者,补正气也,故人参久服,则轻身延年。

《本草新编》:人参,味甘,气温、微寒、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中有阴,无毒。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能入五脏六腑,无经不到,非仅入脾、肺、心而不入肝、肾也。五脏之中,尤专入肺、入脾。其入心者十之八,入肝者十之五,入肾者十之三耳。世人止知人参为脾、肺、心经之药,而不知其能入肝、入肾。但肝、肾乃至阴之经,人参气味阳多于阴,少用则泛上,多用则沉下。故遇肝肾之病,必须多用之于补血补精之中,助山茱、熟地纯阴之药,使阴中有阳,反能生血生精之易也。(吕道人曰:人参功用,诚如所言,无奈世人错看了。非单用以出奇,即乱用以眩异,反致无功而收败。)盖天地之道,阳根于阴,阴亦根于阳。无阴则阳不生,而无阳则阴不长,实有至理,非好奇也。有如气喘之症,乃肾气之欲绝也,宜补肾以转逆,故必用人参,始能回元阳于顷刻,非人参入肾,何能神效如此。(肾虚气不归元而喘,乃是虚喘。人参定喘嗽须多用,一服即止。若是肺家实火而喘,断不可用。)又如伤寒厥症,手足逆冷,此肝气之逆也,乃用四逆等汤,亦必多加人参而始能定厥,非人参入肝,又何能至此。

是人参入肝、肾二经,可景岳、李士材辈,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尤为杂沓。学人必于此等书焚去,方可与言医道。

仲景一百一十三方中,用人参者只有一十七方:新加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半夏泻心汤、黄连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石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厚朴生姜半夏人参汤、桂枝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吴茱萸汤、理中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炙甘草汤,皆是因汗、吐、下之后,亡其阴津,取其救阴。如理中、吴茱萸汤以刚燥剂中阳药太过,取人参甘寒之性,养阴配阳,以臻于中和之妙也。

又曰:自时珍之《纲目》盛行,而神农之《本草经》遂废。即如人参,《本经》明说微寒,时珍说生则寒,熟则温,附会之甚。盖药有一定之性,除是生捣取汁冷服,与蒸晒八、九次,色味俱变者,颇有生熟之辨。若入煎剂,则生者亦熟矣。况寒热本属冰炭,岂一物蒸熟不蒸熟间,遂如许分别乎?尝考古圣用参之旨,原为扶生气安五脏起见。而为五脏之长,百脉之宗,司清浊之运化,为一身之橐龠者,肺也。人参惟微寒清肺,肺清则气旺,气旺则阴长而五脏安。古人所谓补阳者,即指其甘寒之用不助壮火以食气而言,非谓其性温补火也。

陶弘景谓功用同甘草。凡一切寒温补泻之剂,皆可口呼气外出而气不上达,其气蓄极下迫肛门突出,约二十呼吸之顷,气息方通,一昼夜间如是者八九次。诊其脉关前微弱不起,知其胸中大气下陷,不能司肺脏呼吸之枢机也。遂投以人参一两,柴胡三钱,知母二钱,一剂而呼吸顺,又将柴胡改用二钱,知母改用四钱,再服数剂宿病亦愈。

愚治大气下陷多重用生黄芪,取其补气兼能升气也。而此案与前案皆重用参者,因一当外感之余,津液铄耗,人参兼能滋津液;一当久病之余,元气亏损,人参兼能固元气也。

吐血过多者,古方恒治以独参汤,谓血脱者先益其气也。然吐血以后,多虚热上升,投以独参汤恐转助其虚热,致血证仍然反复。愚遇此等证,亦恒用人参而以镇坠凉润之药辅之(保元寒降汤一案可参阅)。

人参之性,用之得宜,又善利小便(济阴汤后一案可参阅)。

《饮片新参》:

形色:色白作肢体状,或切片。

性味:甘,平,微苦。

功能:补五脏血气衰弱,安精神,益智慧。

分量:八分至三钱。

用法:另煎冲,或嚼服。

禁忌:实症外感者忌用。

附注:太子参,质甘如糖,形小,实无补益之力,参须横达四肢。主治神倦肢疲,纳少脉细。用量八分至钱半。

《药征》:主治心下痞坚、痞硬、支结也。旁治不食呕吐、喜唾、心痛、腹痛、烦悸。

考 证

木防己汤证曰∶心下痞坚。

以上一方,人参四两。

人参汤证曰∶心中痞;又曰∶喜唾、久不了了。

桂枝人参汤证曰∶心下痞硬。

半夏泻心汤证曰∶呕而肠鸣、心下痞。

生姜泻心汤证曰∶心下痞硬、干噫食臭。

甘草泻心汤证曰∶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又曰∶不欲饮食、恶闻食臭。

小柴胡汤证曰∶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又云∶胸中烦。又云∶心下悸。又云腹中

痛。

大半夏汤证曰∶

呕而心下痞硬。

茯苓饮证曰∶气满、不能食。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证曰∶食入口即吐。

桂沉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六物黄芩汤证曰∶干呕。

白虎加人参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生姜甘草汤证曰∶咳唾涎沫不止。

以上十四方,人参皆三两。

柴胡桂枝汤证曰∶心下支结。

干姜人参半夏丸证曰∶呕吐不止。

四逆加人参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以上三方,其用人参者,或一两半,或一两,而亦三两之例。

附子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黄连汤证曰∶腹中痛、欲呕吐。

旋复花代赭石汤证曰;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大建中汤证曰∶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

以上四方,人参皆二两。

上历观此诸方,人参主治心下结实之病也。故能治心下痞坚、痞硬、支结。而旁治不食、呕为则按∶人参、黄连、茯苓三味,其功大同而小异也。人参治心下痞硬而悸也,黄连治心中烦而悸也,茯苓治肉 筋惕而悸也,不可不知矣。

互 考

木防己汤条曰∶心下痞坚,愈复发者,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是人参芒硝,分治心下痞硬之与痞坚也。于是乎可见古人用药不苟也。盖其初,心下痞坚犹缓,谓之痞硬亦可,故投以人参也。复发不愈,而痞之坚必矣,故投以芒硝也。半夏泻心汤,脱硬字也。甘草泻心汤,此方中倍甘草。生姜泻心汤,加生姜之汤也。而仲景之用人参三两,必有心下痞硬之证。半夏丸,依本治之例,试推其功。心下有结实之毒,而呕吐不止者实是。主之大抵与大半夏汤之所主治也大同小异,而有缓急之别。

四逆加人参汤,其证不具也。恶寒脉微而复利,是四逆汤之所主;而不见人参之证也。

此方虽加人参仅一两,无见证,则何以加之?是脱心下之病证也明矣。附子汤证不具也。此方之与真武汤,独差一味。而其于方意也,大有迳庭。附子汤,术、附君药,而主身体疼痛,或小便不利,或心下痞硬者。真武汤,茯苓、芍药君药,而主肉 筋惕,拘挛呕逆,四肢沉重疼痛者。

旋复花代赭石汤,其用人参二两,而有心下痞硬之证,此小半夏汤加减之方也。二两疑当作三两也。

辨 误

甄权曰∶参补虚。误矣,此言一出,流毒千载。昔者张仲景之用参也,防己汤莫多焉。

其证曰∶支饮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未尝见言补虚者也。又曰∶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而不愈者,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此其所由误者乎?则有大不然。盖汉以降,字诂不古者多矣,则难其解。古语曰∶有为实也,无为虚也,故用防己汤。而心下痞坚已,虚而无者,则即愈也,虽则即愈也,心下痞坚,犹实而有者,三日复发,复与防己汤而不愈者,非特痞硬,即是坚也,非参之所主,而芒硝主之,故参如故,而加芒硝、茯苓。由是观之,不可谓参补虚也。孙思邈曰∶无参,则以茯苓代之,此说虽误,然参不补虚,而治心下疾也,亦足以征耳。盖参补虚之说, 于甄权。滔滔者天下皆是,本草终引广雅五行,记是参之名义,而岂参之实乎,学人详诸。余读本草,至参养元气,未尝不发书而汉也。曰∶呜呼,可悲哉,人之惑也。所谓元气者,天地根元之一气也,动为阳,静为阴,阴阳妙合,斯生万物,命其主宰,曰造化之神也。而人也者,非造化之神也,故人生于人,而神不能生人,况于元气乎?夫人之元气也,免身之初,所资以生,医家所谓先天之气也。养之以谷肉果菜,所谓后天之气也。虽然,元气之说,圣人不言,故经典不载焉。战国以降,始有斯言。冠子曰∶天地成于元气。董仲舒《春秋繁露》曰∶王正则元气和顺。扬雄解嘲曰∶大气含元气。孔安国《虞书注》曰∶昊天谓元气广大。《汉书·律历志》曰∶大极元气,函为一。班固《东都赋》曰∶降烟 ,调元气。此数者,皆言天地之元气,而非人之元气也。《素问》曰∶天之大气举之,言系地于中而不坠也。又曰∶三焦者,原气之别使。言皮肤毫毛之末,温缓之气也。此犹可言也。然论说之言也,于疾医何益之有?又曰∶养精以谷肉果菜,是古之道也,未闻以草根木皮,而养人之元气,盖其说出于道家,道家所雅言延命长寿,故立无气以为极也。秦汉以降,道家降盛,而阴阳五行元气之说,蔓延不可芟,医道湮晦,职此之由,岂可不欢哉!夫医术人事也,元气天事也,故仲景不言矣。养精以谷肉果菜,而人参养元气,未尝有言之。由此观之,其言养元气者,后世之说也,不可从矣。

东垣李氏曰∶张仲景云∶病患汗后,身热亡血、脉沉迟者,下利身凉、脉微血虚者,并加人参也。古人之治血脱者,益气也。血不自生,须生阳气。盖阳气生,则阴长而血乃旺也。

今历考《伤寒论》中曰∶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李氏其据此言乎?然而加人参仅仅一两也。四逆加人参汤,更加茯苓,此为茯苓四逆汤,而不举血证,则人参之非为亡血也,可以见已。且也仲景治吐血、衄血、产后亡血,方中无有人参,则益足证也,李氏之说妄哉!自后苟有血脱者,则不审其证,概用人参,亦益妄哉!或问曰∶吾子言仲景用人参治心下痞硬,而大黄黄连泻心汤之属,无有人参,岂亦有说乎?曰∶有之。何子读书之粗也?大黄黄连泻心汤曰∶心下痞,按之濡。其于人参,则诸方皆曰心下痞硬。硬濡二字,斯可以见其异矣。

品 考

人参 出上党者,古为上品,朝鲜次之。今也,上党不出,而朝鲜亦少也。其有自朝鲜来者,味甘,非其真性。故试诸仲景所谓心下痞硬,而无效也,不可用矣。源顺和名抄云人参,此言久末乃伊芳。盖本邦之俗,谓熊胆为久末乃伊芳,而亦号人参,则以其味名也。由是观之,本邦古昔所用者,其味苦也亦明矣。今试取朝鲜之苗,而树艺诸本邦者,其味亦苦也。

然则其苦也者,是人参之正味。而桐君雷公之所同试也,乃今余取产于本邦诸国者用之,大有效于心下痞硬。其产于本邦诸国者,五叶三 ,其于形状也,亦与所产于朝鲜同矣。产于本邦诸国者,于和州金峰者最良。去土气而锉用,谨勿杀苦也。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生上党山谷及辽东。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曝干,无令见风。

上党郡在冀州西南。今魏国所献即是,形长而黄,状如防风,多润实而甘。世用不入服乃重百济者,形细而坚白,气味薄于上党。次用高丽,高丽即是辽东。形大而虚软,不及百济。百济今臣属高丽,高丽所献,兼有两种,止应择取之尔。实用并不及上党者,其为药切要,亦与甘草同功,而易蛀蚛。唯纳器中密封头,可经年不坏。人参生一茎直上,四、五叶相对生,花紫色。高丽人作人参赞曰: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椵树相寻。 树叶似桐甚大,阴广,则多生阴地,采作甚有法。今近山亦有,但作之不好。

《中药大辞典》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园参:9~10月间采挖生长6年以上的人参。用镐细心的刨起,防止断根和伤根,去掉泥土,再行加工。新鲜品称园参水子。新鲜的移山参称移山参水子。

野山参:5~9月间采挖。用骨针拨松泥土,将根及须根细心拔出,防止折断,去净泥土,茎叶。新鲜品称野山参水子。

生于茂密的林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北部的深山中。辽宁和吉林有大量栽培。野生的称野山参;栽培的称园参。如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植于田间,或将幼小的园参移植于山野而成长的人参,称为移山参。

【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要肥大,块如鸡腿并似人形者。

凡采得,阴干,去四边芦头并黑者,剉入药中。

夏中少使,发心痃之患也。

《中药大辞典》

糖参类:除去芦头,切段即可。

红参类:除去芦头,切段。或以湿布包襄,润软后切片,晾干。

【现代药理研究】

1. 人参能提高学习记忆能力。人参总皂苷小剂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转为抑制作用。

2. 人参制剂有M受体样作用,对α受体、β受体及递质亦有一定影响,人参皂苷有缓解吗啡成瘾性作用。

3. 人参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垂体-性腺系统均有刺激作用;有利尿作用;能提高胰岛素合成量,短时大量应用,可加强兔的甲状腺功能,较长期应用则呈现抑制作用。

4. 人参有降低血糖作用,能促进蛋白质、肝细胞脂质的合成,并能调节能量代谢。

5. 人参能提高机体适应性,有抗疲劳、抗应激作用。

6. 人参可促进机体免疫功能。

7. 人参有抗肿瘤作用。

8. 人参能加强心肌收缩力,对多种动物心脏均有先兴奋后抑制及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的作用,有降血压、抗休克作用,能改善冠心病的各种症状,并对心肌细胞膜上的ATP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9. 人参皂苷对开心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并对心脏有抗自由基损伤作用,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糖尿病动脉硬化作用。

10. 人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对正常动物主要内脏组织血清有增强作用;并能有效抑制血清素,内毒素引起的组织血流量减少,人参有抗溶血、抗血栓作用,可使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增强机体造血功能。

11. 人参有明显抗衰老作用。

12. 人参对Na+、K+-ATP酶有抑制作用,有抗利尿作用,并有一定的保护肾损害、抗诱变作用。

13. 人参对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能促进肠的自主活动,抑制实验性胃溃疡,有保肝、抗病毒作用。

14. 人参皂苷对剧烈运动产生的肌酸激酶同功酶的活性增加的上升趋势有协同作用,对骨骼肌的生长和分化有促进作用,能使肌细胞中乙酰胆碱酶活性增加,对骨骼肌的细胞膜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受体有一定作用。

15. 人参对生殖细胞、骨髓细胞、体细胞的遗传物质的损伤均有抑制作用。

16. 人参有抗炎、抗病毒、抗辐射作用,并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有一定作用。

17. 人参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功能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18. 人参有耐缺氧、抗疲劳作用。

19. 人参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及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抗菌及抗寄生虫作用,还具有脱敏作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加推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fangmiaomu.com/shehui/98046/

作者: 头条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