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杂谈

“罗振宇”现象解析——不是谁都可以当时间的朋友

360保护伞,网络新手ip隐藏器,秦贵育

不是谁都可以当时间的朋友 2018年12月31日,罗振宇2018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约而至,此场演讲已是2015年以来的第四场,7884名观众到场参与,深圳卫视、优酷全球直播…

不是谁都可以时间的朋友

2018年12月31日,罗振宇2018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约而至,此场演讲已是2015年以来的第四场,7884名观众到场参与,深圳卫视、优酷全球直播,场面不可谓不大。面对身边不少年轻朋友言必谈罗振宇,笔者也不得不试图深入剖析一下“罗振宇”现象

一、犹抱琵琶半遮面——谁是罗振宇

罗振宇曾担任央视《对话》《商务电视》《经济与法》等节目的制片人,2008年左右从央视离职;2012年底与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合作打造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2013年,《罗辑思维》推出付费会员制,5500个会员名额只用半天售罄,半天内就有160万元入账,《罗辑思维》让罗振宇大红大紫,赚得盆满钵满。在《罗辑思维》中,罗振宇的话题可以用“信马由缰”来形容,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总之是寰宇无所不知,极大的阅读量和宽阔的知识结构,把自己打造成了灯塔式的人物,俘获了大批的粉丝,这也是跨年演讲得以开展的基础。

二、日出江花红胜火——壮观的跨年演讲

此次跨年演讲可以比喻为一期《逻辑思维》的精华版,内容丰富、繁杂、曲折、较有趣,听的过程是激情澎湃的、是万分投入的、是带着期待的,期待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可以给予自己某些方面的提升。然而“充实”之后却是无尽的空虚,新世界的门依旧不知道在哪里,除了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其实称呼为信息更合适)、新概念、那些娓娓道来的故事,就是印象最深刻的得到APP了。通过跨年演讲巨大流量带来的广告效应,得到APP的知名度会进一步拉升,据说罗振宇仅通过这场跨年演讲就能进账5000万人民币。

这场演讲大致可以作如下概括:用概念忽悠人、用故事吸引人、用解密“启发人”,用事实安慰人。演讲中提及大量的新概念,比如:“小趋势”、“非共识”、“傻瓜窗口”、“顶石婚”、“信用飞轮”等等,当我们陷入概念苦苦思索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概念就是一个工具,就是一个比喻,就是一个总结,甚至就是一个为了显得高档而创造的一个养分缺失的名词而已,我们真的需要学习这么多的新概念吗?繁杂的概念如同小丑般的专利一样,除了哗众取宠外毫无实用价值。我们深陷其中,思考这个概念对应的解释是否准确,顺着罗振宇的逻辑如丧尸一样前行,却忽略了我们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是为了打开一扇门。

演讲用大量的故事引人入胜,比如得到、春晚和淘宝的故事、拼多多的故事、北京十一中学校的故事、顺丰快递员的故事,再穿插大量名人名言佐证自己的观点,比如巴菲特、菲茨杰拉德等。罗振宇讲故事的水平确实一流,所讲的故事大部分是自己身边的或者比较偏的题材,新颖的故事很能满足人的猎奇心理,让人欲罢不能,再次和罗振宇一起陷入了他的故事里。演讲中的设问也是极其考究,杜绝一切妇孺皆知的问题,而是选择某个偏专业性的问题或者现象,显得高大上的同时让人一起思考,然后罗振宇用他特有的讲故事的能力抽丝剥茧地解密,让人如醍醐灌顶,不知不觉便充当了导师的角色。比如演讲中提到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假设它们产出的GDP相等,哪个行业价值更大?罗振宇通过分析两个行业的不同特点后得出结论,论证过程简单易懂,比枯燥等的课堂有趣,关键是还学到了“知识”。这种结论是否属于知识范畴先不谈,于我们个人的实际生活是否有益有必要深度思考一下。

演讲喜欢用一些数据、事实来安慰我们焦虑的内心。比如演讲中提到2018年很多人都担心我们的经济增长曲线会不会一个倒栽葱往下走,罗振宇用两千年人类社会GDP发展的曲线、过去一百年的经济发展曲线来佐证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向上的,最后用一个比喻(住在一栋100层大楼的第100层,只是第100层在装修闹腾,底下99层都没事,稳如泰山)来让人坚信经济发展没有问题,不必杞人忧天。演讲最后引用约翰·列侬说的: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阿尔贝·加缪说的: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多么振奋人心的比喻、多么振奋人心的名言、多么振奋人心的结论,鸡汤换了个瓶子,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飘飘欲仙地享受这片刻的舒适,这也是此场演讲的灵魂。

三、不识庐山真面目——罗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1313年天主教会开始在欧洲兜售赎罪券,教皇宣称教徒购买这种券后可赦免“罪罚”,信徒从中获得心安,教会获得财产。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的发展为社会的前进插上了翅膀,同时人们内心对未来产生了很多的焦虑,尤其是大学生和都市白领们的焦虑感更是无以复加,害怕一不留神就被时代甩落,此时如果有一种东西或者一个人能帮助自己对抗焦虑、获得内心的安宁就会紧紧抓牢。希望迅速提升自己的年轻人和对保健品趋之若鹜的老年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为了对抗焦虑。罗振宇迅速发现了“焦虑”这个市场,加上自媒体、社群等新兴业态的加持,裹上知识的外衣,开始向焦虑者们贩卖“赎罪券”,焦虑者们获得了内心的安宁,罗振宇也从中实现财富自由。

罗振宇不仅仅是创造了一个商业模式这么简单,他同时也非常了解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人们,信息获取量比较大,不是常规套路就能忽悠的。但是罗振宇对用户说:我就是来赚你钱的,我就是个商人,不过是个爱读书的商人。这反而让用户觉得这个人真“坦诚”,而坦诚在人际交往中可是弥足珍贵,用户从感情上首先愿意相信他,愿意等他缓缓掏出兜里的产品。浮躁的社会也容易让人急功近利,君不见一夜暴富的新闻最是让人喜欢、让人沉迷。罗振宇满足了一些人渴望学习、渴望知识、渴望成功同时又想走捷径的心理,通过几十分钟的节目让人了解一本书、了解一种思维模式、了解一种现象或者规律自然大受欢迎,再通过不断向用户展示自己的才华,罗振宇一步一步走上神坛。

我们古人说认识一个人要观其言而察其行,罗振宇确实是典型的商人,所有行为都围绕一个“利”字,所有的谎言、欺骗、坦诚、高尚、卑微都为了利。他曾在《罗辑思维》多次表示“非常看好中国未来的经济”,此次跨年演讲中也引用巴菲特说的没有一个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成功,但他却选择了让孩子在美国出生。一个如此看好中国未来的人居然会让自己的孩子放弃中国国籍,在面对诸多质疑的时候还可以超然发挥其“逻辑”,解释为一是为了给孩子比较好的视野匹配,二是给孩子留下选择权。这自圆其说的能力自然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只是信奉罗振宇的粉丝们是否可以给自己的后代比较好的视野和选择权呢?

罗振宇是个把准了时代脉搏的成功商人,如同成功学火热时期的陈安之一样,擅长给信徒洗脑,传递给信徒的信息都围绕利益进行取舍修饰,早已脱离事实原貌,剥夺了信徒的思考权和知情权,但是如此赤裸裸地扯上知识的大旗满足一己私利,吃相确实不大好看,而且也有违尊重知识的传统道德。

四、问渠哪得清如许——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通过让自己看似努力学习的方式来缓解快速发展的焦虑是鸵鸟心态,没有自己的思考、缺乏勇敢的实践,除了当时的快感和自我欺骗的空虚外一无所有。真正的知识从来不是听别人聊聊天就能获得的,真正的安全感也从来不是别人能够施舍的。我们应该沉下心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建立思想体系,拥有自己思考问题的维度,再把零散获取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才能有真正的安全感。

有人说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何其难也,《为学》早就阐明了这个道理: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我们需要“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放在当下的语境就是深入钻研一个领域,保持谦虚好学的心态逐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的阅历,做到知行合一。当我们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时,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足以让我们激动不已,甚至误以为掌握了某种真理。当我们在一个领域拥有些许发言权、已经有自己独到的思考能力的时候,再看这些似是而非东西,会发现破绽百出。与其整天想着如何做时间的朋友,不如先学会和自己做朋友!

中原百科按:年轻人看罗振宇(咪蒙)和老年人吃权健,本质其实是一样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加推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fangmiaomu.com/shehui/97578/

作者: 头条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