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国内

河北蔚县:剪纸第一村里的“剪纸”是“刻”出来的

东方神起反转剧花絮,藏密圣方,银木星的夏天

今日国内头条:河北蔚县:剪纸第一村里的“剪纸”是“刻”出来的 在农村长大的李宝峰心里,腊八就是年味儿开始的标志,一想到作品中的那些画面,心里就高兴 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河北蔚县…

今日国内头条:河北蔚县剪纸第一村里的“剪纸”是“刻”出来的

在农村长大的李宝峰心里,腊八就是年味儿开始的标志,一想到作品中的那些画面,心里就高兴

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河北蔚县的剪纸太有名了。有名到提起蔚县,尤其在家家户户都会贴剪纸窗花的年根儿下。在蔚县,这里有全国最大的点彩剪纸专业村和加工基地,“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的句子就写在蔚县的村落间。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蔚县的“剪纸”其实是“刻”出来的,对于这里的传统手艺人来说,名气在外的剪纸,在刻刀下也不过是儿时生活的再现,那些旁人未必能懂得的艳丽色彩,也只有手艺人能讲出门道。

蔚县剪纸色彩艳丽,为刀刻而成。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刻在纸上的蔚县剪纸讲究细致

搁在剪纸堆儿里,蔚县剪纸当是最容易被认出的一个,它们精巧细致,纸张上人物、动物的毛发都秋毫毕现;它们也颜色艳丽,最常用的红色和绿色往往能“红到底”,“绿到家”。

这样的特点被蔚县的能工巧匠们传承了五六百年,要是从头讲起蔚县的历史,往往能追溯到明代,但真要说起“开创先河”的时间节点,被人们最多说起的,还数清末光绪年间。这个时期,蔚县剪纸的工具从剪刀变为刻刀。

由此,一百多年前蔚县的手艺人用一把刻刀彻底为蔚县剪纸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将它带入了与中国其他剪纸艺术截然不同的领域。

老王的铺面里摆满了自己的作品。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摄

手艺人老王在被誉为中国剪纸第一村的南张庄村经营着一间百余平方米的铺面,他向新京报记者讲述,蔚县的剪纸通常要经过八道复杂工序,其中刻制和染色算得上是最考验师傅手艺的步骤。

老王说在剪纸师傅刻制前,一般需将数十张宣纸层层叠叠对齐码好,充分压实,真正刻制时,考验的是匠人师傅们手下力透纸背的功夫。这也是蔚县剪纸做到利用手工“批量生产”的唯一法门。

“普通的图案是这样刻,细如龙须的髯口也是如此。”老王说,戏剧文化对于蔚县剪纸的影响很深,在常见的图案中,少不了戏曲舞台上人物常戴的胡须,能将一丝一丝的胡须在纸上“捋”出来并不容易,成熟师傅刀下的胡须,成败在分毫之间。

晋剧文化对于蔚县剪纸有很深的影响,角色髯口的刻制是最考验手艺人功夫的地方。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每根宽度不会超过一毫米,这件事也最讲究‘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后面越是要小心。要是这胡须在最后环节被刻断,即使其他细节刻得再好,那这几十张宣纸也就全部前功尽弃,没法要了。”

阳光加持才能看到真正的剪纸

轻轻薄薄的纸张拿在手里,在旁人看来,即使刀工再精细,剪纸的颜色未免过于艳丽。

与国内大多数呈现全红色的剪纸艺术不同,蔚县剪纸中常出现的颜色饱和度都很高,每一张都由剪纸艺人们手工上色,这样的作品在一些人眼中几乎就是年味儿的象征,但也会有人认为它太过乡土化,甚至“不忍直视,看不下去了”。

土生土长的蔚县人李宝峰也是剪纸的艺人,他说蔚县剪纸的艳丽颜色也有讲究。

李宝峰的作品多体现蔚县民俗生活,图为《北方年俗图》之一。李宝峰供图

“窗花是蔚县剪纸的雏形,在我小的时候,各家各户窗户上贴窗花几乎是标配,这门艺术也是在蔚县老百姓的窗户上发展起来的。而蔚县剪纸之所以艳丽,正是因为当它被贴在窗户上,阳光会因这鲜明的颜色把整幅画面映衬得更加明艳生动。”

李宝峰说,要说为什么蔚县剪纸能够在中国剪纸艺术品中独树一帜,就要说起剪纸的类型,“在我国,从制作方法上,剪纸工艺被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剪刀为工具进行剪纸,另一种是以刻刀为工具在纸上刻制。而从色彩上分,我国的剪纸也分为彩色和单色。而蔚县剪纸作品都是刻制出来的彩色剪纸。”

在李宝峰眼里,色彩艳丽并非是蔚县剪纸的“减分项”,反而就是因为这抹艳丽的色彩,才成就了蔚县剪纸。

剪纸是小时候生活的重现

除了蔚县剪纸,近几年来,蔚县的传统节目“打树花”也让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融化的滚烫铁水在被泼洒到古城墙的一瞬,会在夜空中溅起万朵炫目的火花,这一瞬被游客看在眼里,也被李宝峰刻在纸上。

李宝峰创作的北方年俗剪纸。李宝峰供图

铁水激荡城墙留下数不清的金色花束,在李宝峰的刻刀下,这幅名为《打树花》的作品好似图画,细看之下才会注意到根根分明的火花细节,这幅作品被收录到李宝峰创作的《北方年俗图》中。24幅作品,李宝峰创作了11年,描绘了中国北方从头年腊月初八到第二年正月初六的年俗活动。

在2010年首届中国剪纸艺术节上,依靠这套组图,李宝峰拿到了金奖。在我国许多地区的街面上,如果有人留意,由中央文明办印发的讲文明树新风平面工艺广告中,过大年系列的八幅剪纸作品就是出自李宝峰之手,也是《北方年俗图》的一部分。

李宝峰的作品曾被中央文明办选中。李宝峰供图

为了使得作品更具价值感,许多蔚县剪纸的名家都不会对已经完成的作品进行复刻。李宝峰的这幅年俗图,最初刻下20套,如今还留在手上的已经寥寥无几。再有人上门来买,李宝峰也难轻易出售。

可尽管如此,获得殊荣的作品内容在李宝峰眼里依然平淡,“这只是我小时候生活的重现。”

组图讲述的年俗故事,从腊八粥说起,应了那句“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老话。

剪纸蹬着板凳挂彩灯。李宝峰供图

在农村长大的李宝峰心里,腊八就是年味儿开始的标志。此后,蹬着板凳挂彩灯、全家围在一起煨旺火、迎接想象中踏马而来的喜神,一幕一幕都是李宝峰的少年记忆,也承载了年味带给他的期盼和喜悦。

直到现在,李宝峰也会说,“一想到作品中的那些画面,我的心里就高兴。”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项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加推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fangmiaomu.com/guonei/64243/

作者: 头条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