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秋来,望断南飞雁,这些词家却心境大不同……

三情网,建材招商,经典字体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深秋时节,对气…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深秋时节,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大雁集体迁徙,向南飞越。这一自然现象,曾引发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客的“咏雁”情结,寄托悲秋,抒发怀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悠悠乡愁。

汉武帝刘彻在《秋风辞》中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阵阵秋风携白云而飞,树木花草已不复葱郁,纷纷飘坠的金色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景色。大雁苍鸣,归雁声声。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唐代诗人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刺史。初夏离京,秋天到任。从朝中大员贬谪到地方任职的韦应物独坐在高斋之中,外面是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天的雨夜漫长而又寂寥,孤灯长伴,孤影为侣,静静地听着外面渐渐沥沥的秋雨。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雨打梧桐的声音。在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之中,诗人不免要触动羁旅他乡、远游为宦的思乡情思。这时,在寂寥的秋雨之夜由远及近传来大雁的鸣叫声,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使因思乡而彻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写出一首五绝《闻雁》:“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唐代诗人李白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笔下淌出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诗句。这是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崭露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晚唐诗人杜牧也有诗曰:“带霜南去雁,夜好宿汀沙。惊起向何处,高飞极海涯。”王勃的《腾王阁序》里则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佳句。

北宋范仲淹在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时,写过一首抒怀词《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将士们的英雄气概交融于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南宋诗人陆游有“霜高木叶空,月落天宇黑。哀哀断行雁,来自关塞北”的名句,诵之亦不免让人垂首。

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云:“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蓝天白云,遍地黄花,秋风四起,仰头望去,却看见成群的雁儿正向南方飞去,让人心底顿生深秋凉气,不免又增加几声悲伤的叹息。同时代作曲家吴西逸在秋夜酒醉后,看到周围景色有感而发,创作一首小令《清江引·秋居》:“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全曲意境潇洒,色彩淡雅,格调清新,白雁、雪、云、月、星斗,组成一幅静谧清凉的秋夜画面,素雅之色衬淡泊之情,深刻地表达了作者远离污浊尘世、回到大自然怀抱的追求,高雅的情操才是他的所归。

现当代词家中,毛泽东的“望断南飞雁”更是气势磅礴,令人荡气回肠。1935年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击败了前来堵截的东北军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那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时,毛泽东站在海拔超过2500米的顶峰,远眺西部的高天白云。秋气清朗,西风长啸的陕北已遥遥可见,再凝望空旷秋高的天空,南飞的大雁列阵,红军的旗帜在猎猎西风中漫卷,正在前进中的红军队伍尽管衣衫褴褛,但是精神抖擞,士气高昂。毛泽东心情振奋,豪兴遄飞,顿时诗兴大发,一抒胸中情怀,写下《清平乐·六盘山》的咏怀之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此境宛若一幅壮美雄阔、情景交融的诗情画。其景,磅礴夺目,其情,摧人奋进。诗人的视角由近及远,情感由喜悦到激昂,意境高远,壮志勃发,读之令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加推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fangmiaomu.com/fuguxw/78845/

作者: 头条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