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有夏日之酷,也有晚霞中的红蜻蜓

熊俊,杨卫泽最新消息,一个古神的重生

如果若干年后,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了现今的翻译和讲师,可能人类再也体会不到这样的学习乐趣了。不知智能机器人在它们深度“自学习”的过程中,有无碰到“淘米人前,三两只蜻蜓”的例句?它们又…

如果若干年后,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了现今的翻译和讲师,可能人类再也体会不到这样的学习乐趣了。不知智能机器人在它们深度“自学习”的过程中,有无碰到“淘米人前,三两只蜻蜓”的例句?它们又能否明白“蜻蜓知夏”的意境?

 

晚霞中的红蜻蜓呵,你在哪里?童年时代遇到你啊,那是哪一天?

 

提起小篮来到山上,桑树绿如阴,采到桑果放进小篮,难道是梦影?

 

十五岁的小姐姐,嫁到远方,别了故乡久久不能回,音信也渺茫。

 

晚霞中的红蜻蜓呀,你在哪里?停歇在那竹竿尖上,是那红蜻蜓。”

 

听到日本民谣《红蜻蜓》,想起少年趣事。呵,红蜻蜓,我曾与你邂逅在那美丽的夏季。

 

武夷山,一段少年往事。那年夏天,随父亲去了。薰风吹过竹林,竹叶在风中摇曳,中午时分,孩子们结伴玩耍,提着小篮走进山中的树林。一如《红蜻蜓》歌词——“桑树绿如阴,采到桑果放进小篮,难道是梦影?”嘿,那不是梦,家家孩子都养蚕,中午提篮去采桑。桑叶青青,潭边花红草绿,蝴蝶曼舞,蜻蜓盈飞,甲壳虫在匍匐,蚂蚱儿在蹦跳。绿色、红色、天蓝色、金黄色 ……五颜六色,林中昆虫大聚会。潭里粉花碧叶,红蜻蜓停在荷叶上,通体樱桃红,双翼薄如赤纱,亮眼迷人。“晚霞中的红蜻蜓呵,你在哪里?”你飞啊,飞啊,飞到九曲溪边,舞着透明翅膀,轻点水面,捕蚊进食。孩子们追逐着你,叫着,笑着……

 

欢乐的时光!过了那个夏季,我离开了武夷山。再后来,“十五岁的小姐姐”虽不是嫁到远方,却也去了遥远的北方……

 

日本民谣《红蜻蜓》(《赤とんぼ》,罗马拼音《A ka ton bo》),是日本抒情派诗人、词作家三木露风1921年32岁时,在北海道一家修道院里写成的。三木的词基本都由日本(大正、昭和时代)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筰谱曲。这首《红蜻蜓》谱成以后很快在日本流传开,尤其受到儿童喜爱,也就成了日本童谣。夏日到,蜻蜓来,蜻蜓恋夏,蜻蜓知夏。夏日的草丛里,水潭边,荷叶上,晚霞时分,曾有红蜻蜓的靓影,而如今少见了,不见了。

 

想起红蜻蜓,不仅因为少时的记忆,也不仅因为《红蜻蜓》这首歌,还因为年轻时在大学里学日语,老师的一句关于“蜻蜓”的语法例句,让我终生受益。那日,老师讲授日语语法:“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属于黏着语系,依靠各种助词黏着词汇,形成语句,表现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补语、定语等。日语表现地点、场所这类状语的助词,有に(ni)、で(de)、を(o),如何区分这三个助词的不同用处呢?”老师停顿了一下,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句让我终生难忘、我认为是最经典的例句:“淘米人前,三两只蜻蜓。”

 

红蜻蜓  作者供图

 

例句中,蜻蜓出现了!出现在河边的淘米人前。这三两只蜻蜓,是静停在淘米人前呢,还是在淘米人的面前飞来飞去,或是从淘米人前一飞而过呢?中文例句中没有出现动词,因此看不出情景,给读者带来了宽泛的想象空间。但在日语例句中,这句话根据助词可判断出三种不同情景,会产生三种不同意境的画面。

 

在此,“淘米人前”是场地,在这个场所词的后面,如果使用助词に(ni),表示主体(主语)蜻蜓是静态的,静静地停落在淘米人的前面;如果使用で(de),则表示蜻蜓是动态的,这种动态是主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运动,蜻蜓在淘米人的前面飞来飞去;如果使用を(o),也表示主体是动态的,但这种动态(动作)不是在这一空间反复运动,而是“经过”、“通过”这一空间,蜻蜓从淘米人的面前飞过(飞走了)。由此,我记住根据这三种不同情境,翻译时主语(蜻蜓)的后面,可采用“停”、“落”、“飞”、“过”等不同的动词。

 

与此同时,我懂得了翻译的奥妙:翻译不能见词生意,只有搞清原话的真实含义(包括语境背景),才能准确无误地翻译。翻译也不能死译、硬译,如果原文就是要体现那种朦胧的、不确定的意境,日语翻译完全可以在“淘米人前”的后面不加任何场所助词,在主语的后面不加任何动词,采用诗意的翻译手法,给予人们自由想象。在想象的场景中,我们仿佛看到不同的画面:似乎淘米人追随蜻蜓踪迹的眼神,是那样生动而不同。

 

总而言之,大学老师关于“蜻蜓”的这一例句,深深刻进了我的脑子。

 

 

拜蜻蜓启蒙赐教,由此举一反三,像“大树上,三两只鸟儿”“飞机在跑道上”之类的句子,都能准确且适度地翻译出来。直到十年后、二十年后,在为我的学生上课讲授日语语法时,我都无一例外地举例“淘米人前,三两只蜻蜓”,说明日语场所助词的用法和区别。

 

课堂上学生开玩笑故意问:“什么颜色的蜻蜓?是红的,还是绿的?”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赤とんぼ(A ka ton bo,红蜻蜓)”。明知生活中红蜻蜓罕见,绿蜻蜓常见,但我就是千篇一律地回答:“红蜻蜓!”如此讲课效果奇好,出乎预料。此时此刻,心中感恩我的老师!

 

如果若干年后,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了现今的翻译和讲师,可能人类再也体会不到这样的学习乐趣了。不知智能机器人在它们深度“自学习”的过程中,有无碰到“淘米人前,三两只蜻蜓”的例句?它们又能否明白“蜻蜓知夏”的意境?

 

“晚霞中的红蜻蜓呵,你在哪里?”年少时见过的红蜻蜓,在水边,在荷叶上。由于《红蜻蜓》这首歌,我却常常举目望向空中,在晚霞中寻找红蜻蜓。人们都说飞机是科学家通过“仿生学”发明制造的,最初受到大鸟、蝴蝶的启发。可是我望着空中的晚霞,固执地认为:飞机的发明者最初也受到蜻蜓的“仿生学”启发,因为原始的那种双排翼滑翔机,多么像蜻蜓,尤其涂着红漆,红色滑翔机飞越绿野,多像夏日里飞舞的红蜻蜓。

 

“晚霞中的红蜻蜓呵,你在哪里?”很久很久没有见到红蜻蜓了,似乎长大以后,来到这座城市后,再也没有见过红蜻蜓。但是,有一日,一个夏日黄昏,路过上海的人民广场,无意中望向空中,我看见了“红蜻蜓”,一只飞舞在空中的、大大的红蜻蜓!它飘啊、飞啊,樱桃红的身、薄纱般的翅,一会儿旋转,一会儿扶摇直上,飞向天边的晚霞。一根细细的长线从它身上连接到地面的一个小男孩手中,小男孩牵着红蜻蜓风筝跑啊、笑啊、叫啊……

 

蓦地,我想起武夷山林中的红蜻蜓、九曲溪边的红蜻蜓;我想起大学老师讲过的那个经典例句“淘米人前,三两只蜻蜓”;我想起三木露风的民谣《红蜻蜓》……


本栏目主编:伍斌  除标明外,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加推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fangmiaomu.com/fuguxw/77799/

作者: 头条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