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意义

bkb,百盛周年庆,净水器维修

小编为您准备了你感兴趣的头条热点,换个方式看新闻。 内容摘要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不仅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对做好当前的新闻舆论…

小编为您准备了你感兴趣的头条热点,换个方式看新闻。

内容摘要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不仅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对做好当前的新闻舆论工作有着强烈的指导意义:它要求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下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把新闻传播规律建立在批判和检验的基础上;它要求在不断锤炼和有效引导中实现人民立场,通过思想观念的斗争来凝聚共识;它要求处理好若干关系,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践行“积极新闻学”;它要求自觉在“世界历史”的视野下反思新闻舆论,在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同时警惕全球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缅怀了马克思的一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影响,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引,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提出了要求。尤其是讲话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四个理论特征,对如何学习马克思指明了九方面路径,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规律的尊重、对人民立场的遵循、对时代要求的呼应、对世界一体化的判断以及对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巨大现实价值。

作为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习近平的讲话也为新闻舆论工作者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分析问题,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供了指南。

一、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下把握新闻传播规律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最终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来说,学习马克思,就是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就是要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中寻找和实践具体的新闻传播规律。

1.立基科学,把新闻传播规律建立在批判和检验的基础上

马克思在分析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所遵循的核心思想方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不仅揭示出认识对象的历史过程性,还反映出其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批判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时曾有力地指出,“在这种著作从法国搬到德国的时候,法国的生活条件却没有同时搬过去。在德国的条件下,法国的文献完全失去了直接实践的意义,而只具有纯粹文献的形式。它必然表现为关于真正的社会、关于实现人的本质的无谓思辨。”

以新闻传播来说,我们不能仅仅简单借用西方种种“现成”的概念或理论,而要将之放在中国的实际中,像马克思所做的那样,加以“检验”和“批判”,从中发现和分辨出哪些是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哪些实质上是维护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从而把我们的新闻传播建立在真正科学的基础上。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新闻传播界更多强调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似乎新闻传播规律不过是现成的摆在那里,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拿来。这些观点正如马克思所批判的“抽象的教条”,也不是来自具体的活生生的现实,不是来自于现实的历史运动,而是来自于一些空洞的“思想”和“原则”。理论的适用性取决于前提条件的相似性,即使在社会科学的一般领域,也并不存在一本“放诸四海而皆准、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的真经。正如林毅夫所说,“发展中国家的知识精英若想要对本国现代化的建设有所裨益,需要自己去认识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各种现象背后的因果逻辑,建立起新的理论、概念,产生新的思想,并据此提出不同于主流理论的政策建议。”

这要求我们“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西方在新闻传播领域中所创造的一切理论成果,将之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新闻传播的具体实践中加以检验和扬弃,并由此建立起符合当下中国实际,源于时代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时代的新闻传播普遍规律。

2.立足实践,将规律及其背后的“真理真知”作为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认识目标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对规律的深刻把握不仅停留在认识上,还体现在具体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马克思说过,“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与对真理的探求密切相关。以实践性的观点审视新闻舆论工作,就是既要“忠实于事实”,也要“忠实于真理”。忠实于真理,在于真理是普遍的和具体的,是被千百万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证明了的,来自于实践的真理性不同于任何个人化的观点;忠实于真理,在于承认真理是可检验和可认知的,而不是“神秘”的、“彼岸”性的东西。来自于实践的真理存在于人们直接从事的现实活动中,具有直接可验证性和可感知性,而不是仅仅以主观形式存在于主体内部。这种基于实践的“真理观”,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不能仅仅致力于追逐孤立的“事实”,甚至一味把“客观性”及其背后“不可知论”的预设作为报道出发点,片面地报道个别“事件”和“观点”,而放弃对全面的、联系的真理和规律的寻求。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面和随便挑选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甚至连儿戏都不如。”

二、在不断锤炼和有效引导中实现人民立场

习近平在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新闻舆论工作中的“以人民为中心”,正是来自于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1.坚守人民立场需要自觉和刻苦的努力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新闻舆论工作者作为知识生产者,并非天然地就具有人民立场这种理论和实践上的自觉。

意大利共产党人葛兰西曾经在狱中深刻反思革命失败的教训,在其名著《狱中札记》中,葛兰西指出,“传统知识分子”成为“知识分子”之时,他们就与出身的阶级脱离了联系,他们与大众之间是断裂而非统一的。一名真正的“有机知识分子”必须意识到自身的使命,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只有在知识分子有机地成为那些群众的有机知识分子,只有在知识分子把群众在其实践活动中提出的问题研究和整理成融贯一致的原则的时候,他们才和群众组成为一个文化的社会的集团。”在这个意义上,包括新闻舆论工作者在内的知识分子的“有机化”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并不断推进的过程。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指出的,“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无论为了使这种共产主义意识普遍地产生还是为了实现事业本身,使人们普遍地发生变化是必需的,这种变化只有在实际运动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党在新闻舆论战线所不断倡导和开展的各类活动,从“三项学习教育”到“三贴近”“走转改”等等,正是为了防止新闻舆论工作者和人民间的脱离和断裂,不断在“实际运动中”增强新闻舆论工作者与人民间的血肉联系,使新闻舆论工作者真正和人民组成一个“文化的社会的集团”。

2.坚守人民立场需要更好地引导人民

回顾马克思奋斗的一生,除了写作外,马克思还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各样的现实斗争来实现其人民立场。恩格斯曾经评价马克思:“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这些斗争既来自于轰轰烈烈的工人反对资产阶级的运动本身,也包括在工人阶级内部开展的与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以及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斗争。正是在与各种思潮和观点的斗争中,马克思帮助工人阶级认清现实、分辨谬误,从而找到最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不仅包括站在什么人的立场上、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还包括厘清在人民中存在的各种错误观点和错误认识,为人民指出正确的奋斗方向。

马克思自身的奋斗历程提示我们,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站在人民立场、为人民鼓与呼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初心”和“使命”,而实现这一“初心”和“使命”,还要重视通过不断总结人民斗争经验,帮助人民澄清模糊认识,团结引导人民实现共同理想。习近平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正是在与各种错误的思想观念的斗争过程中,才能实现凝聚共识、引导思想的目标,才能真正体现人民中心和人民立场。

三、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践行“积极新闻学”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可以告慰马克思的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新闻舆论工作作为党“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同样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在将自身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发挥独特作用,主动践行我们自身的“积极新闻学”。实践中需要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1.处理好加快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关系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落实到当下的新闻舆论工作,就是怎样加快媒体自身改革,激发发展活力的问题。当前,新闻舆论工作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关口,在正在进行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中央宣传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工作,统一管理电影工作,同时三台合一,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决定稿和方案稿的说明》中,习近平明确指出,这些改革的目的在于“加强党对重要宣传阵地的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增强广播电视媒体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广播电视媒体、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关系的高度审视新闻舆论工作改革,就能明晰改革的核心目的是解放和发展新闻生产力,适应当前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在环境、对象、范围、方式等各方面发生的剧烈变化,以创新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在全球传播和话语竞争中占据主动。

2.处理好舆论监督与多种监督形式的关系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一旦取得统治权,就必须“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来代替”。国家机关必须由社会主人变为社会公仆,接受人民监督。

新闻舆论工作践行人民民主的思想,就是要把舆论监督与多种形式的监督结合起来。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对违规违纪典型问题严肃处理,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要加强舆论监督,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剖析,发挥警示作用,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舆论监督时,要把保障人民民主作为核心目标、把曝光典型案例发挥警示作用作为关切重点、把形成监督合力作为重要路径,在权力监督体系的全局中来理解和把握舆论监督,避免片面夸大舆论监督的作用,甚至把舆论监督作为谋取个人私利和换取个人“名声”的手段工具。

3.处理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关系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习近平指出,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作为“国家之魂”的文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而是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新闻舆论工作把握文化建设的思想,就是要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指出,“当今时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将之与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结合起来,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

4.处理好舆论引导和服务人民的关系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新闻舆论工作在实践中,要把握好引导舆论和服务人民的关系,通过舆论引导凝聚起民生改善的强大合力。习近平高度重视民生工作与舆论引导的密切关系,在2012年、2015年和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先后就此做出强调和部署。2012年12月15日,习近平指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引导舆论’,就是要促进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预期,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2015年12月18日,习近平强调,“在经济发展形势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经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引导舆论要遵循规律,是成绩就是成绩,是问题就是问题,在坚持实事求是中体现我们的自信。要善于把握本质、主流和趋势,善于把握社会心理,善于把握时、度、效,深度分析,主动发声,澄清是非,更有针对性做好舆论引导工作。”2016年12月14日,习近平再次强调,“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

5.处理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新闻舆论产品供给的关系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人民对环境质量与健康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习近平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往往最容易引起群众不满,弄得不好也往往最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生态环境问题“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

新闻舆论工作要高度关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改善新闻舆论产品供给结构、提高新闻舆论产品供给能力。尤其是改变片面关注经济发展和GDP增长的问题,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度推进生态环境报道,从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维度把握生态环境报道,从树立全民意识营造良好风气的角度改进生态环境报道。

四、在“世界历史”的视野下反思新闻舆论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对新闻舆论工作来说,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思想也因此显得尤为迫切。

1.世界历史来自生产力的普遍发展,要求我们把一体化世界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认识前提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由于世界历史来自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因此,一体化的世界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现象。正如习近平所说,“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

对新闻舆论工作来说,世界的一体化是新闻传播活动开展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中国是开放的中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需要更好了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是简单的外宣问题,在一体化的世界中,它“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无论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还是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都需要新闻舆论工作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

2.世界历史使一切民族都被卷入竞争斗争,要求我们把争夺国际话语权作为开展国际传播的工作重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大工业发达的国家也影响着或多或少非工业的国家,因为非工业国家由于世界交往而被卷入普遍竞争的斗争中。”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一切民族间普遍的竞争斗争是世界历史的必然逻辑,而这种竞争斗争实际影响着看似远离世界的每个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

话语作为表述真理的言语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权力争夺场所。”话语竞争背后是民族竞争和国家竞争。习近平指出,同西方国家相比,“应该承认,对国际话语权的掌握和运用,我们总的是生手,在很多场合还是人云亦云,甚至存在舍己芸人现象。”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我们要从一切民族间“普遍竞争的斗争”的高度理解争夺国际话语权的现实性,从“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个人”的角度理解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具体性,将之作为新闻舆论工作,尤其是国际传播的出发点和聚焦点。

3.世界历史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支配,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对全球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警惕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单个人随着自己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对他们来说是异已的力量的支配(他们把这种压迫想象为所谓宇宙精神等等的圈套),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结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随着世界市场背后全球资本主义的拓展,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越来越全球化、普遍化。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指出,历史的发展使“占统治地位的将是越来越抽象的思想,即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因为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世界历史带来的“普世价值”泛滥侵袭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深刻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为西方‘普世价值”经过了几百年,为什么不能认同?……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

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要高度警惕一切“去历史化”“去情境化”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引导人们认清和摆脱全球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支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前进。

(作者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主任编辑;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7ZDA285)的研究成果)本文刊发于《现代传播》2018年第8期

小编在此感谢您观看完本篇文章,希望本文您能喜欢,谢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加推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fangmiaomu.com/fuguxw/184404/

作者: 头条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