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上海大发现海上今朝:我是张江男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录取分数线,香辣小鱼仔,女性情感

上海张江,中国硅谷,中国药谷。支撑这一切的是一个被成为“张江男”的群体,他们过着看似千篇一律的生活,但他们每天的努力可能改变个体和国家的未来。名校理工科,木讷,高薪水,略无趣……,…

上海张江,中国硅谷,中国药谷。支撑这一切的是一个被成为“张江男”的群体,他们过着看似千篇一律的生活,但他们每天的努力可能改变个体和国家的未来。名校理工科,木讷,高薪水,略无趣……,这是很多人给他们贴上的标签,而撕去标签,你也许会发现,他们其实是被误读的有为男青年。

王骥,男,31岁,西安交大研究生毕业,在上海张江的通用电气中国研发中心工作。他就是人们口中经常说的张江男。网络上是这样定义张江男的:理工科背景,深居简出,工作勤奋,拙于表达。薪水很高,但没有时间花。发型主要分两种,“梳了”和“没梳”。穿着标配是:粗黑框的眼镜、装笔记本电脑的黑色双肩包、胸口的一支圆珠笔、永不离身的门禁卡。很多人眼里,张江男只懂电脑,不懂生活。很少有人愿意真正去了解他们究竟在忙些什么。其实他们的工作,是在创造生活。

人潮汹涌,行色匆匆。每天早上8点到9点,在地铁2号线张江高科站,12000多人会准时从地下涌上来,奔赴张江园区的各个公司。张江,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的硅谷和药谷。源自这里36万的从业者。他们80%和王骥一样,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

王骥在通用电气的照明业务部门,负责设计和研发交通灯、植物照明等产品。通过软件他可以把交通灯的数据传到后台,然后也可以让后台来控制他的交通灯。比如说看到哪个路段拥堵,就可以让绿灯时间长一点,红灯时间短一点。这样既能节能,又提高了整个城市运作的效率。

园区里的每一天,看起来都平静如常。但只有王骥和他的同事们闻得出空气里创新突破和激烈竞争的味道。因为在某个毫无特色的下午,在以科学家命名的马路上,或者街角任何一个不起眼的餐馆,就可能诞生改变人们生活的软件、药物或者仪器。不是他们,就会是别人。习惯做研发工作,从事理工背景的张江男,都会享受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张江的夜晚是忙碌的,办公楼的灯光显得更加明亮。

下班以后,马路上的行人寥寥无几,王骥骑着共享单车,分享他的心理路程。如果有一天5点钟下班,他会无比内疚;如果第二天还是5点钟下班,他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连续三天5点下班,他会怀疑公司是不是要把他开除了。加班,在张江很常见。但某种程度上说,额外的付出往往带来更多的收获。他和同事们辛苦一点,可能产品的问题今晚就可以解决。当看到产品真正投入市场的时候,他和同事们心里还是很爽的。

加班让他们痛并快乐着。

共享单车的后台,每天晚上都会有上千个点在张江园区移动着。星光璀璨,每个点都是一个人。

玉兰香苑这个小区,是张江人共同的回忆。五年前,这里是王骥到上海时的第一站,当时他住在56栋的四楼,感觉像是大学的宿舍楼一样。“应该就是住在这户,这个门已经变得比当时要好很多了,当时还不是防盗门,是那种铁栅栏似的门。”

五年前,王骥背着大包小包来到张江,看着窗外闪过的农田与天际线,他不敢相信这里就是上海。他觉得上海应该是外滩、南京路和陆家嘴。那时候,王骥可每一个月要坐地铁去陆家嘴,感受一下高大上,看看东方明珠、国金大厦,转回身,告诉自己还在上海。
五年后的今天,不知不觉,张江多了很多的配套。许多人和王骥一样,申请到了张江园区的人才公寓。当然,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多,排队申请人才公寓的名单也就越来越长,王骥希望他们都能早点儿住进去。

相亲是“张江男”们逃不开的话题。这天,王骥准备参加一个相亲的活动,期待自己可以找一个人共度七夕,去的路上他又紧张又激动。知书达理,温文尔雅,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是他对相亲对象的要求,他说只要在这几条中满足一条就行。

七夕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张江团委组织了单身青年交友活动。许多女孩子的父母听说这个消息后,也慕名从上海各地赶来,想找张江男做女婿。在活动前,张江团委组织了一个家长聊天会,一讲到有张江男这个专场,好多家长都踊跃报名,要去看看张江男。而在相亲现场,一位女方家长和王骥聊了起来,户口、身高、学历都要写全,留下电话号码方便联系,加好微信后,女方家长说可以先给王骥看一下女儿的照片。

晚上回到家,王骥邀请妈妈视频通话,他跟妈妈汇报了今天相亲的经历,离别许久的妈妈在视频的另外一端对王骥说,家里惦记着王骥找对象的事情,但也希望他不要太有压力。

这就是生活在张江的张江男。其实,他们不是只会和电脑打交道的机器人。

王骥的邻居,中科院的博士,既可以做“码农”,也会弹“卡农”。
公司的程序员,同样很幽默。写程序时,他会把一个头部金属按摩罩套在头上,他说在脑袋发热的时候,插上就比较容易散热。
张江男们不仅能读清华出版社的《编程》。也会去看沈从文的《边城》。也许,沈从文先生说的“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对于王骥来说有点难以理解,但他却记住了有一句话:“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

每天,在张江,有三十万和王骥一样的年轻人,按着Ctrl、Alt和Delete,重启着电脑。但他们知道,人的一生是无法重启的。用他们掌握的知识,用科学,为别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是他们共同的追求。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秦博孙翱 沈佳俊实习记者:江楠 郭方璇编辑:施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加推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fangmiaomu.com/fuguxw/13898/

作者: 头条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