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房产

2019年中国城市化十大新闻事件

sophie门,鞍山个人二手房网,安全员报考条件

  城市化网讯: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平稳、最和谐的城市化进程。这一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持续…

  城市化网讯: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平稳、最和谐的城市化进程。这一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人口城镇化率预计将超过60%;这一年,中国的城镇化区域战略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列为重大国家战略;这一年,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有了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这一年,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应有之义……这一年,中国的城市化有许许多多值得铭记的人或事,也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我们从中选取10个新闻事件作为对2019年中国城市化的回顾和总结。

  1

  2018年中国老龄人口达2.49亿

  事件回放:2019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人口数据。其中,我国最新的老年人口数据为:2018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对比:2017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2018年60岁以上人口增加了859万人,而2018年全国总人口比2017年只增加了530万人。

房产头条

  点评:按照2001年联合国《世界人口老龄化报告(1950—2050年)》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7%)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于2001年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与日本“边富边老”、新加坡“先富后老”相比,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出现“未富先老”的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

  2.49亿老年人口,是个什么概念呢?它约等于俄罗斯+菲律宾的人口总和,是英国总人口的3.77倍,是10个澳大利亚人口总和。2018年较2017年新增859万老年人口,这个数据意味着中国一年新增的老龄人口,比2018年末合肥市常住人口总数还多,也就是说,2018年新增的老年人口相当于一个省会城市的人口。国际上看,859万相当于以色列全国人口数量!这一方面表明养老服务需求日渐增多,实现“老有所养”,成为当前及今后中国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老龄人口的增长、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不断提升,也预示着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将迎来极大的市场潜力和上升空间。

  2

  官方文件首提“收缩型城市”

  事件回放: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2019年4月8日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首次提到“收缩型城市”。《重点任务》指出,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房产头条

  点评:这是官方文件中首次提及“收缩型中小城市”的概念,意味着这一概念从学术讨论的范畴上升到官方认可的层次。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高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的普遍感知不同,在产业转型、老龄化、区域政策等多方因素作用下,中国很多城市出现了空心化现象。一份由首都经贸大学学者吴康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7—2016年,中国694个城市中,总计80个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占比11.5%。有些收缩城市属于结构性危机收缩,比较典型的如东北的阜新、伊春以及广东东莞、义乌;有的属于大城市周边的收缩,比如三河、高碑店;有的属于欠发达县级市收缩,比如天长、龙泉;有的属于边境偏远型城市收缩,比如根河、额尔古纳等。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表示,城市收缩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常态。面对城市收缩,要在跨区域方面加强合作,关注区域的、整体的利益,实现总体效率的提升。吴康则表示,“收缩城市”不是个负面概念,这是伴随着城市化和产业转型阶段出现的,传统上执迷于“增长”和“扩张”的规划理念和管理政策需要向注重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以及精明收缩的范式转变。

 3

  5岁男童被高层坠窗砸伤身亡 建筑工程质量引关注

  事件回放:2019年6月13日上午9点19分,在深圳市福田区京基御景华城小区,一5岁男孩跟妈妈走到一水果店门口时,被高空坠下的一块玻璃窗砸在身上,男孩当场倒地。虽经多方全力抢救,男童最终因伤势过重去世。这一事件引发多方关注。

房产头条

  点评:由于事发小区曾在2019年5月发生过坠窗事故,当时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小区管理处上城物业工作人员曾进入部分住户家中进行窗户安全排查,发现部分窗户存在螺丝松动等安全隐患,对住户进行了书面安全告知,包括本次发生高空坠物的3栋20层住户。但是,由于窗户属于住户私有财产,他们没法介入太多。根据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40条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铝合金门窗工程的保修期限为两年,而本次发生高空坠窗事件的京基御景华城小区楼龄已经超过十年,早就超过了建筑工程门窗的保修期限,这意味着高空中窗户的安全需要使用者日常及时关注,一旦发现安全隐患,需要及时的维修更换。不过,在现实生活当中,窗户维修似乎并不受关注。

  近年来,高空坠物伤人事件屡见报端。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李志刚给出的两组数据表明,中国城市正处于快速的“垂直”扩张进程中。随着高层数量的增多,高空坠物呈现出高发态势,其风险与危害也相应增大:一是据摩天大楼中心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拥有3356座高于100米的建筑,数量与增长量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是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同期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高空坠物”“高空抛物”相关的判决文书数量激增。中国的城市在不断“长高”,城市管理、建筑规划设计、居民日常生活、行为方式等仍在适应“高层化”发展的转变过程中。杜绝高空坠物,确保城市居民安全,是都市文明的底线和生命线。对于高空坠物,不能止于一起又一起悲剧后的唏嘘和慨叹,也不能止于祈愿自己不要成为下一个无辜受害者。唯有采取更严厉的手段和更有效的办法,才能让“悬在城市头顶的痛”彻底从我们身边消失。

  4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让沪上垃圾分类迈入“硬约束”时代

  事件回放: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沪上垃圾分类迈入“硬约束”时代。对不规范分类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趋严,1日当天,上海执法部门开出623张整改单。

房产头条

  点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让上海正式步入垃圾分类的“强制时代”。这部被称为垃圾分类“史上最严”的《条例》着重于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政策法规配套细化和执法力度的加强。实施半年来,两个数据值得关注:湿垃圾日均分出量9200吨、全市垃圾分类达标率提升至90%。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主任张勇说:“9200吨是上海湿垃圾的日均分出量,这个数字就证明上海垃圾分类已经基本成功了。这个数字比没有强制分类的6月份足足多了3000吨,按上海1000万家庭计算,平均每家每天多扔0.3公斤湿垃圾。”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总结:“垃圾分类进展顺利、好于预期,成效不断巩固提升。”

  垃圾分类是全球性难题,绝大部分国家还在探索中。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行垃圾分类立法,整体、高起点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一方面体现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应有担当,为其他城市少走弯路提供经验和借鉴;另一方面,在垃圾分类和治理上的经验教训,可以给发达国家和地区带来启迪,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带来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和途径。不可否认的是,在具体推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棘手难题尚待解决,上海在垃圾分类上依然道阻且长。

 5

  全国人大通过修改土地管理法与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决定

  事件回放:2019年8月26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此决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两部法律将作出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房产头条

  点评: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动摇,坚持农民利益不受损,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在“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试点”方面作出了多项创新性规定:首次对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进行明确界定;首次明确了土地征收补偿的基本原则是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破除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法律障碍,取消了多年来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流转的二元体制。

  自然资源部法规司司长魏莉华认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土地管理法的一个重大制度创新,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扫除了制度性障碍,是这次土地管理法修改的最大的亮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表示,“在土地管理法修改当中,将保护农民利益作为基本原则和重要目标,完善了很多方面的制度。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将为农民利益提供更加充分的实实在在的保障。”

  6

  “农民城”温州龙港镇“撤镇设市”

  事件回放:浙江省人民政府2019年8月30日正式发布: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复函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苍南县龙港镇,设立县级龙港市,以原龙港镇的行政区域为龙港市的行政区域,市政府驻地为镇前路195号。龙港市由浙江省直辖,温州市代管。

房产头条

  点评: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龙港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的试验田。龙港作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自1984年建镇以来历经了从小渔村到农民城、从农民城到小城市培育、从小城市培育到撤镇设市三次改革的历史性跨越。35年来,龙港面积从5.2平方公里扩大至183.99平方公里,人口从5000多激增至38.2万,下辖73个行政村30个社区。2018年龙港地区生产总值299.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6万元,城镇化率达63.2%。

  2014年12月,龙港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经过几年努力,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大部门制改革和县级权限下放的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向全国复制推广。

  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表示,龙港撤镇设市最大特色是“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主要体现在机构最大限度精简,不设乡镇(街道)层级,党政机关行政编制不增加,县级部门力量直接下沉到村居。龙港撤镇设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龙港实现从“农民城”到“镇改市”的精彩蝶变,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7

  重大区域战略进一步完善 区域协调迈向纵深发展

  事件回放: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列为重大国家战略。

房产头条

  点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形成,投资发展新空间不断拓展。1952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生产总值仅分别为257亿元、146亿元、127亿元和84亿元。到2018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8.1万亿元、19.3万亿元、18.4万亿元和5.7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各大区域经济结构更趋优化,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扭转。这得益于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稳步推进,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形成,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的这个座谈会,标志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未来,在我国多个重大区域战略的带动下,经济带、城市群、都市圈将以点带面、以圈带群,打通我国东西南北区域经济发展脉络;统筹区域合作,不断优化区域结构,激发各区域发展潜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纵深推进。

  8

  民航总医院伤医事件引众怒 社会心理创伤不容忽视

  事件回放:2019年12月24日6时许,民航总医院急诊科杨文副主任医师在正常诊疗中,遭到一位患者家属的恶性伤害,致颈部严重损伤。终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于12月25日零时50分不幸去世。

房产头条

  点评:根据国家卫健委2018年9月份公布的数据,2013年以来,全国医疗纠纷总量累计下降20.1%,涉医案件累计下降41.1%。近5年来,在我国诊疗服务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医疗纠纷数量和涉医违法犯罪案件数量连续5年“双下降”。从这个数据看,中国医患关系正在变好,然而,杨文医生一案再次将医患矛盾重新推回公众视野和舆论中心。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这不是医患纠纷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网上流传的监控录像更让看者心惊。“白大褂不是铠甲?对暴力伤医说不”的话题刷了屏;“白衣天使们也不是‘神’”“希望白大褂是铠甲”等留言催人泪下。人们更感叹“医生的价值不应只在受到伤害时才被重视”。

  诚然,近年来恶性伤医事件推动了相关立法保护医务工作者,规范医疗秩序,比如“医闹”入刑等。但另一方面,极端事件造成的社会心理创伤不容忽视。比如,当不理智的行为冲破道德和法律底线,鲜血一次次染红洁白的白大褂,医生的安全感荡然无存。再如此类事件引发的不少年轻人对医生这个职业前途的担心,医生成为高危行业的热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类医生缺口少则十几万,多则数十万。比如全科医生,据卫健委数据,按照到2030年每万人有5名全科医生,还有差不多50万的缺口……少一个医生就意味着一些病人得不到及时诊治,这其中,就可能有你有我。

  如何保护好医生群体,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如何让医患之间有更多信任和理解,等等这些问题都期待着良好的医疗政策和完善的法律兜底。

  9

  《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人才流动注入强劲动力

  事件回放: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围绕创造流动机会、畅通流动渠道、扩展发展空间、兜牢社会底线等方面作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为促进劳动力和人才流动注入强劲动力。

房产头条

  点评:改革开放40多年来,城乡之间的闸门大开,让几亿中国人在流转中逐梦。无论是那些曾经挤车厢、爬车窗的人,还是如今漂泊在外努力打拼的人,都在流动中实现了个人价值,创造了社会价值。劳动力、人才只有流动起来,才能让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环境是良好的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持续深化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户籍等制度深层次变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社会性流动实现从计划到市场、从单一到多元的历史性转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首次构建了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政策体系框架,聚焦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户籍、单位等关键问题,提出以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牵引区域流动、以用人制度改革促进单位流动、以档案服务改革畅通职业转换三方面举措,畅通人员在不同区域、不同性质单位之间的流动渠道。

  专家表示,随着城市之间的竞争愈加白热化,单纯GDP之间的竞赛虽已不足以全面体现城市的品牌实力,城市人才活力成为衡量城市经济活力的新指标。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有助于形成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实现城市间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合理布局。

  10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印发 11个试验区试点引路

  事件回放:2019年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并公布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名单,分别是:浙江嘉湖片区、福建福州东部片区、广东广清接合片区、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山东济青局部片区、河南许昌、江西鹰潭、四川成都西部片区、重庆西部片区、陕西西咸接合片区、吉林长吉接合片区。

房产头条

  点评:此次改革方案的推出源于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要选择有一定基础的市县两级设立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其试验重点一是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二是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三是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四是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五是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确保试验区真正成为改革的载体、真正收获改革的实效和红利,《意见》明确提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在经济发达地区、都市圈和城市郊区率先取得突破。这意味着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设立,将遵循少而精、质量第一的原则,发挥试点引路的重要功能。到了2019年年底,国家发改委等18部门同时印发《方案》,可见分量之中。

  《方案》明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将分“三步走”来实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这预示着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整合支持试验区改革探索力量,并以地方性法规、制度等方式固化改革成果,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等。明确改革重点、为改革“探路”、为基层探索搭建有效平台,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发展典型项目,让经济发达地区、都市圈和城市郊区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构筑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房产头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加推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fangmiaomu.com/fangchan/147097/

作者: 头条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