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于近日发布真人电影《花木兰》的预告片,虽然只有一分半钟长,但作为迪士尼真人电影里第一部中国公主影片,预告片一出,国内外的社交网络一片哗然。
外国网友对片中没有了搞笑担当木须龙颇感遗憾,而中国网友则对片中连刘亦菲都不能拯救的鹅黄妆,花木兰生活的环境居然是位于福建的土楼等元素吐槽不止。一分半钟就能有这么多的文化元素水土不服,不知道全片出来是不是槽点更多?
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国外拍摄中国题材作品,大都如此:堆砌着他们自认为的中国元素,勾画着他们自认为的中国人形象,内涵却依然是典型的西方观念。若不是如此,动画版花木兰怎么会是丹凤眼、厚嘴唇?花木兰虽然成为第一个被迪士尼加入公主系列的东方女性,成为迪士尼八大招牌公主之一,但她依然是迪士尼的公主,而不是中国的花木兰。
奇怪的是,迪士尼版《花木兰》虽然漏洞不少,但无论动画版还是真人版的影响力都很大。相比之下,中国人自己拍摄的花木兰也有很多版本,却从未受到如此礼遇,也许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国内影视化的花木兰竟有六七个版本之多。
众多中国花木兰中,最知名的当属赵薇在2009年出演的电影《花木兰》。但当年这位花木兰的境遇颇为不顺,号称投资两亿多元的影片,全球票房仅仅过亿元,让主演坐实了票房毒药的称号。国内影视界为什么讲不好中国故事?
迪士尼动画版《花木兰》导演托尼班克罗夫特曾透露,在该片四年多的制作过程中,他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研究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对于剧中武术动作的一招一式,不同朝代的服装和流行元素,具体到女性的发型、服装,甚至是桌上的茶杯,都做了认真仔细的了解。迪士尼尽管如此认真,但因为文化隔阂还是难免有各种漏洞。相比之下,国内影视圈更偏向快餐式历史题材创作,剧中屡屡出现与时代不符的道具,胡乱穿越的台词,有的影视作品为了讲述一个套路化的故事,甚至随意篡改历史背景。
国内影视人讲不好花木兰故事,大概就是缺乏认真、踏实的创作态度。如果我们也能像迪士尼那样认真研究,又有文化优势,自然能讲出更好的中国故事。时下正在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马伯庸讲的是一个类似美剧《反恐24小时》的故事,但他说最难的是对那个时代生活细节的精准描摹,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唐朝的生活细节。唐朝人怎么喝茶、吃饭,男子外出怎么花钱,女子出门佩戴什么首饰,甚至长安城下水道走向,都要一一描摹。正是这些看似没用的细节为剧情赋予难得的质感,才能讲好这个中国式的反恐故事,这样的作品才是再高超的外国创作者也无法超越的。牛春梅